我們查看藥典,忽然發現一些異常的情況,令人迷茫。就是我們在臨方調劑中經常用到的大宗品種藥典上卻沒有收載,比如
白花蛇舌草、六神曲、敗醬草、九節菖蒲、五靈脂、龍骨、茯神、浮小麥、珍珠透骨草等,處方中使用頻率極高,人們的認可度也很高,而一些極其冷背的,我們從未用過,
甚至是聞所未聞的品種則收錄其中。比如野馬追、藍布正、翼首草、小駁骨、亞乎奴、布渣葉等。或許藥典委的同志說了,習慣常用品種中,對野生動物保護類中藥,動物排洩產物的中藥,有違人倫的一類中藥都將不再在藥典中收錄,可是這些大都不歸這些類別的呀!上面列舉的僅五靈脂一種。如果說的話還有蠶沙,夜明砂,望月砂等。
筆者結合日常的中藥臨方調劑的使用情況與現代的藥典做了一些過濾對比,冷聞品種有的屬於少數民族習用藥,比如榼藤子、翼首草、洪連、獨一味、亞乎奴、黑種草子我們感到偏冷外,還有不少是傳統奇冷中藥。下面小編輯錄如下,看各位同仁是否有同感。
白花蛇舌草、六神曲、敗醬草(黃花、白花)、九節菖蒲、五靈脂、龍骨、龍齒、茯神、浮小麥、珍珠透骨草、建曲、蠶沙、紅曲、鳳仙透骨草、鬼針草、尋骨風、甜地丁、南山楂、龍葵、荷梗、白英、蜀羊泉、海桐皮、蛇莓、薴麻根、藤梨根、鳳尾草、六月雪、毛冬青、石上柏、零陵香、陽起石、密陀僧、金蓮花、葛花、藿香、石見穿、鵝管石、貓人參、伏龍肝、祖司麻、紫荊皮、鬼箭羽、幹蟾、螞蟻、蠶沙、雄蠶蛾、白石脂、苦丁茶等。
藥典中收錄的生僻怪冷的品種(少數民族用藥不列入):野馬追、藍布正、小駁骨、布渣葉、金鐵鎖、龍脷葉、臭靈丹草、高山辣根菜、斷血流、三顆針、貫葉金絲桃、飛揚草、巖白菜、山香園葉、燈盞細辛、硃砂根、青葉膽、苦玄參、暴馬子皮等等。
常用品種如果沒有標準,不便參照執行。如果按地方炮製規範則受地域限制,確顯美中不足。因此建議,在新修訂藥典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把這些大宗常用及較常用的品種編列入內!即使有的已列入部頒標準。
公眾號"國藥探真"致力於對中藥材傳統的經驗知識的探究,中藥飲片炮製知識的承揚,以及對標準、時弊的討論。感覺有益,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