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刊文評騎牛上學:若把此舉等同於踐行國學,未免有些滑稽

2021-02-08 澎湃新聞
媒體刊文評騎牛上學:若把此舉等同於踐行國學,未免有些滑稽

王子墨/光明日報

2017-07-05 11:50

日前,在四川成都街頭出現了一名幼童,背著書包騎在牛背上,穿著長衫的父親則在前面牽著牛。這一幕被網友拍下來後,迅速走紅網絡,「父親醉心國學讓兒子騎牛上學」的話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這是我們日常內容,我平時去銀行、菜市場都是騎驢去。」「騎牛上學」的父親表示,自己此舉確實是在踐行國學文化,並非炒作。

騎牛與騎驢,只要不違法,不過是一種自由。但把這個方式崇高化,等同於「踐行國學」,則未免有些滑稽。魯迅愛坐小汽車,陳寅恪愛吃麵包,生活習慣而已,並未影響他們研究國學。杜甫的好朋友房琯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就模仿春秋戰國的典故駕著牛車出來與敵軍作戰,結果敵軍縱火,嚇得牛四散奔逃,唐軍大敗,人畜相雜,死傷無數。這則故事說明:其一,不要盲目拘泥古代;其二,牛是易受驚的動物,安全起見,還是要小心「駕駛」。

但不可否認的是,像這位父親的做法,如今卻並不鮮見。一些所謂國學培訓機構、國學講師,特別愛在形式上煞費苦心。甚至不惜搬出三叩九拜、戒尺板子等早已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物件,美其名曰「弘揚國學」。

究其原因,大概是學其形式遠比探其內涵真諦的門檻要低得多,成為一些國學愛好者快速入門、國學培訓機構打出招牌的捷徑。比如灌輸三叩九拜,有人問「為什麼」,只消說一句「古人如此」,省卻多少說理與論證。相比於探討「《竹書紀年》與《左傳》之歷史記載異同」「劉知幾史學思想談微」,當然還是穿著長袍馬褂、搖頭晃腦、背上一整本《弟子規》要容易得多。

只是國學如果停留在如此淺層次的形式復古,無異於買櫝還珠,甚至會把國學弄成與現代文明相對抗的姿態,凡事不問好壞對錯,一切以東西古今劃界。凡是古人的都是好的,哪怕騎驢;凡是現代的都是「非我族類」,都該保持距離。如此下去,國學非但不會被這些人「發揚光大」,相反可能會走入狹隘化、極端化、邊緣化的境地,鑽進狹小天地裡孤芳自賞,與文明發展割斷脈絡,把自己變成了一塊「化石」。

現如今社會上把國學形式化的傾向越發常見,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價值的迷茫,不知如何取捨。其實,國學是個非常豐富龐雜的體系,幾乎任何理念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理論依據:有人從中搬出了「三從四德」;有人覺得該「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也有人覺得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關鍵是需要有一個順應人性、符合現代文明的判斷依據。讓國學更好地嵌入生活,可不是騎驢趕牛車這麼浮光掠影的復古返祖,而是通過國學,使人們的精神世界能夠更加自如開張地伸展,通往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是越發得狹隘,對新生、外來事物充滿敵意。

理學家程顥有這麼一句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國學,應當讓人通向這樣博大曠達、雲淡風輕的境界。

(原題為《「騎牛上學」並非國學真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騎牛上學,國學

相關推薦

評論(147)

相關焦點

  • 2015年,與嘉絨寺僧眾一起救護可愛的牛、羊、馬!
    年底是藏地牛羊殺戮最厲害的時節,一車車的牛羊被運送到漢地送上超市、酒店,火鍋店,餐桌。。想起莫不讓人揪心。藏地牧區的牛羊被運往漢地,一路上要經歷數次死亡般的痛苦。從牧區到漢地要兩三天時間,到了市場又要等兩三天,進了屠宰廠又要等七八天。為保證牛不消瘦而不讓牛反芻,人們就狠心地用釘子把牛的上下頜釘住,有的就把牛下頜刺穿,把牛舌頭從中間拉出來。
  • 南京人真牛!徒步29公裡畫出一頭「牛」
    " 別人畫牛靠才氣,我們畫牛用力氣!" 隨著牛年到來,在南京,一項名為紫金山 " 畫牛 " 的戶外徒步活動,悄然流行。沿途經過明孝陵、美齡宮、中山陵 ……29 公裡左右的路線,便形成了一頭身姿昂然、健步前行的大牛。
  • 這家「牛気沖天」的店空降市中心!揚言要請全株洲人免費吃一周!
    — 牛気 の Z4專屬福利 —>>不以發福利為目的的廣告都是耍流氓<<福利一:開業七天免費吃活動時間:11月23日~11月30日活動詳情:當餐充值會員卡金額與消費金額等同,即可免單!
  • 陸海環保 | 2021踐行「兩網融合」,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站在歲末之交的節點回顧2020年我們總有些話不得不吐展望2021年我們總有些寄語紮根心底2020年,CPRRA陪您走過2021年,CPRRA助您「牛」轉乾坤!、2020年對再生塑料行業是舉步維艱的一年。
  • 古風歌者趙淨頤不負眾望 榮獲「微博2019十大新銳國學大V」
    古風歌者、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趙淨頤不負眾望,獲得「微博2019十大新銳國學大V」榮譽,並在頒獎現場演唱了她的古風代表作《待你長髮及腰》,仙氣瀰漫在整個現場。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倡導者與傳播者,趙淨頤將傳統與當代相結合,走向了一條靜心哲思之路。在她的作品中,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和意境,在她的精彩演繹下,加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與弘揚。
  • 在印度惹他們的牛,結果會怎樣?
    在有關印度的故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行人與牛同時出現在擁擠的街道裡,有些汽車甚至會向牛讓路。
  • 陳法拉IG曬童年照片靚足20年 網民:上天未免太偏心你了
    陳法拉IG曬童年照片靚足20年網民:上天未免太偏心你了若網民想留意法拉的近況,亦只能在社交平臺上看有否更新。法拉是2005年憑選美進入TVB,隨後亦成為不少男士心中的女神。不知不覺,法拉已經38歲了,今天她在IG發布一張連她自己也不太記得是12歲還是13歲的照片,並hashtag「小時候」。
  • 【新聞說奇葩】海口女學生帶蘋果手機上學逛街顯擺 街頭被搶
    陳先生見此情況心中感覺不妥,他認為一個初三的女中學生帶一部蘋果手機去上學不安全,他擔心此舉會引起小偷或搶劫者對女兒產生「惦記」。網絡圖他把此想法給女兒講了,並要求她帶蘋果手機去上學時,不要拿到外面顯擺。然而,女兒對陳先生的提醒不以為然,她不僅處處拿蘋果手機看微信、打遊戲,上學時還插上耳機用蘋果手機聽音樂……
  • 南方日報:粵秀書院國學講堂林道明開講
    1月29日,由廣州市越秀區宣傳部、越秀區文明辦主辦,粵秀書院承辦的越秀區國學教育基地暨粵秀書院國學講堂在粵秀書院開講,本次主題是明道書院院長林道明主講的「經典文化與智慧父母」。巧用傳統禮儀教育子女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真正的問題是該如何教育孩子。該講座集中圍繞這個問題,從國學經典文化中尋求父母教育子女的智慧之道。
  • 印度推出「牛考試」,考試內容:牛糞和牛尿為什麼這麼珍貴,牛會引發地震
    合作:Xiaofu_Lu印度政府近日推行全國」牛科學「考試,但一些考核內容卻稀奇古怪,充滿了印度民間的傳說和傳聞,缺乏科學實證。印度當局聲稱,此舉是要令到國民對牛」有信心!「  牛比人貴印度漁業、畜牧業及奶業部門轄下奶牛保護機構Rashtriya Kamdhenu Aayog(RKA)指出,該選修項目考試每年舉行一次,主要考核中學及大學生,但公眾也可應考。牛機構 主席指出:」必須探索牛的科學。我本人正是癌症外科醫生,因此可以證明這一點。
  • 在男生特別多的學校上學是什麼體驗?
    那麼男生在男生特別多的學校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即使再漫不經心,我也依然能感受到那個瞬間空氣凝滯了,讓人有一種窒息的感覺陽光不再燦爛,變得毒辣,有些灼人無情地炙烤著舍友內牛滿面但依然堅持45°仰望天空的臉「自打我親姐送我到學校來,我就再也沒跟女生面對面說過話。」
  • 又見「背著爸爸上學」!環縣女孩劉豔豔帶著癱瘓父親上大學!
    她的父親不是專程來送她上學的,而是她帶著癱瘓的父親,計劃在這個學校朝夕相處完上學的每一天。這一天,劉豔豔用孝心踐行了曾對父親許下的諾言——「我走到哪裡,就把你帶到哪裡!」央視報導劉豔豔的感人事跡。  2017年3月至4月份,隴東報全媒體先後刊發新聞《環縣17歲高中女孩向癱瘓父親承諾:「我考到哪裡,就把你帶到哪裡」》《慶陽女孩劉豔豔帶著父親上學 孝心故事登陸央視》,報導了劉豔豔的孝心事跡。此後,劉豔豔的感人事跡經中央電視臺等各大媒體報導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好評,先後被評為「環縣孝心少年」「最美環縣人」等榮譽稱號,並獲得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二等獎。
  • 新區中心公園裡「四個林間小屋」真牛|志願服務、愛心超市、國學講堂、法律援助、公益書屋……功能強大
  • 科學養殖助力蒙古牛「牛」起來!
    內蒙古農業大學獸醫學院院長曹金山、旗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巴雅爾圖、政府副旗長張軍為內蒙古農業大學獸醫學院鄂託克旗合作基地蒙古牛研究試點揭牌。合作協議籤訂後,內蒙古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將在引導農牧民開展蒙古牛的純種繁育,蒙古牛人工授精、疫病防控及飼料配方等方面提供技術指導。
  • 這是和牛?不見油花他傻眼 內行人點出關鍵
    一名網友日前在火鍋店點了一盤和牛,上桌的肉片看起來卻相當「精瘦」,讓他大失所望,其他網友看了也傻眼,但有內行人解釋,和牛的品質要看來自澳洲或日本,等級也是關鍵。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貼出一張和牛照片,字裡行間表達出強烈的不滿。
  • 踐行文明出行理念 營造有序城市環境
    活動通過提高市民疫情防控意識,踐行文明出行理念,營造文明有序的社會氛圍。本次活動由新城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和長樂中路街道聯合發起,結合當前疫情防控要求,街道「服務員」、金康社區及公交二公司100餘位志願者在轄區,開展「城市大擦洗」「測溫掃碼乘車」「禮讓斑馬線」「小區院落疫情防控」等活動。
  • 鈦媒體 & 微信紅包封面:領取入口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金牛賀歲
  • 開工大吉|地建人發揚「三牛精神」 譜寫牛年華章!
    「牛」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勤勞的象徵,是誠實守信、默默奉獻的代表,也是認真盡職的代名詞,發揚「三牛」精神,讓我們立足新起點,邁向新徵程。作為靖邊項目部的一員、集團的一名普通基層員工,在進入集團3年的持續工作學習當中,我也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三牛」精神。孺子牛,在工作中履職盡責、服務全局。
  • 大江健三郎:我們為什麼必須上學
    我們大家上學不都是為了學習這門語言,並使之成為我們自己的語言嗎?然而為了接受已經死去的孩子們的語言和經驗,我們不僅必須學習日語,而且也必須學習自然科學和數學,甚至還得學習體育運動!如果我只是獨自地走進森林,拿那裡的樹木與我的植物圖畫冊裡的樹木做比較,那麼我就不能代替已經死去的孩子,成為一個新生的孩子,與那個孩子一致的新生孩子。所以我們大家都得上學,一起學習和做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