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為進一步改善提升市區水環境質量,給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本欄目記者探訪了素有「城中村」著稱的臨城街道張陽自然村,記者發現去年剛建成通車的文林南路環境優美,可站在西側人行道就能聞到從西側散發出來的一股股臭味。
原來,文林南路西側有一佔地約3畝的低洼處和臭水塘,水塘西側是居民住宅,周圍卻被村民種上了瓜果蔬菜,臭水塘中長滿了水花生,臭水呈深黑色,散發著惡臭味。顯然與新建的文林南路顯得很不協調。
記者了解到這兒的南北向的臭水塘原先是高王河的一處支流,因3年前修建後斷流形成了一個死水塘,村民的生活廢水及糞便直接排到這裡,垃圾也隨意亂扔得不到及時清理,塘水變得又黑又臭,讓人望而生畏,後來就成了現在名副其實的臭水塘。
多年來,解決這處臭水塘成為許多張陽村村民的一大心願。
居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幾年前有關部門在修建公路的時候說會把這低洼處及臭水塘一併整治一下,下面通上下水道然後鋪上水泥修成一個停車場,直到前年路都修好了,這地方卻沒人管了,就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還長滿了水花生等水生植物。附近住戶的生活汙水都通過自己修建的下水道排到這裡,自己家就住在這臭水塘邊上,每天都被臭味嗆著,窗戶都不敢打開,味道不是特別重。
村民朱女士說,原本說好修建停車場,但現在一直沒動靜,村子裡都是住戶的房子,沒有空地用來停車,只得把車停在馬路上,那邊都是要收費,真的太麻煩了!
家住臭水塘旁邊的徐先生告訴記者,他的苦惱不僅僅是王女士說的那些,還有是他家前面的這堵牆,每次送孩子上學都要繞好大一圈才能走出村子,特別麻煩,因為這臭水塘在這邊也不敢打通,現在孩子小有可能玩耍就掉臭水塘裡了。
據了解,張陽村及租住這裡的學生家長們,覺得這處窪地和臭水塘環境髒亂差到了非整治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