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劇照
你看了《偏向「虎」山行》嗎?"H""F"(是拼音不是英語)不分的同事把大嘴給整蒙了,以為又是哪位時尚導演改編了經典影片《智取威虎山》或是《武松打虎》。直到在國搜熱搜詞榜單上看到了《偏向釜山行》,才明白這是一部韓國本土導演拍攝的喪屍大片。據說影片7月20日在韓國上映當天票房數字為87萬2232人次,創下了韓國最高首映票房紀錄,上映首周票房為531萬5567人次,也創下了在韓上映電影中首周票房最高紀錄。中國的看客和影評人更是把這部片子捧上了天,各種稱讚如漫天飛雪鋪天蓋地。其中最受觀眾和影評人肯定的是影片對人性的剖析,並認為這是影片取得高票房的原因。
大嘴承認影片中對人性的剖析非常到位,演員演技和臺詞設計無可挑剔,但這並非是該片火爆的唯一原因。「釜山」對於韓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1950年6月25日韓戰全面爆發,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軍在兩個月內迅速攻佔漢城、水原、大田、進扺洛東江,韓軍敗逃至釜山。9月13-14日,美軍仁川登陸,固守釜山的美韓軍隊大舉反攻,人民軍被迫轉入防禦並戰略退卻。因此,可以說釜山一度是韓國人的最後一塊「領土」(濟州島在此處請忽略),正是因為堅守住了釜山才有了今天的韓國。
大嘴不得不說,這部片子的創作團隊很睿智。首先,利用片名「釜山」以及似曾相識的「逃亡路線」成功吸引了中老年觀眾;其次,套上喪屍題材抓住年輕觀眾;第三,拋出「人性」話題激起輿論共鳴。「三板斧」一氣呵成,才有了在韓國上映時的火爆人氣。
《偏向釜山行》對於韓國觀眾來說,除了有對人性的洗禮之外更有對歷史的影射。無論是經歷過韓戰的老人,還是未經歷過戰爭的中年人和年輕人,都會被影片似曾相識的逃亡路線帶入那段歷史。或許這也是《偏向釜山行》導演拍攝該片的初衷,他想喚醒韓國民眾要珍惜時下安靜寧和的生活,喚醒韓國民眾要堅持和平不要戰爭。
不知道韓國總統樸槿惠看了這部影片會怎麼想,還會不顧民意執著的部署薩德嗎?(作者:胡璇絢)
——中國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