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新型模板體系,這暗埋段CW01澆注比當初預計的工期快了至少有一個星期吧?」「快了整整10天。」面對監理的詢問,公司深中通道項目部的技術員們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暗埋段隧道CW01混凝土澆注是島隧結合部施工的重要一環,由於澆注體量巨大,設計單位又將其分為CW1-1、CW1-2、CW1-3、CW1-4等4段隧道進行施工。施工的順利與否直接關係到關鍵節點工序——首節沉管管節E1能否如期與西人工島對接。為了給首節沉管對接留出充足的準備時間,項目部技術團隊想盡一切辦法,力爭加快隧道暗埋段施工進度。
「節省工期的切入點無外乎鋼筋、模板、混凝土,其中鋼筋綁紮工效大多依靠工人的手工操作,並沒有太多提升空間;澆注速度太快則會影響混凝土質量,必須謹慎一些;想要大幅度提升工效,唯有在模板安裝上尋找突破口。」技術團隊在前期的技術策劃中達成了共識。
暗埋段CW01隧道形狀並非規則的長方體,而是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漸變寬的「喇叭」形。這樣一來,在CW1-1頂面澆注施工使用的模板尺寸就無法滿足其它3段隧道的施工需要,大量重新製作模板不僅浪費材料,更耗費時間、耽誤工期。
技術團隊專門召開了幾次技術分析會,技術員們紛紛獻計獻策。經過討論,大家最終形成了一種可行性較高的設想——將大型模板化整為零,大部分面積使用統一尺寸的標準化模塊,留下少數邊緣不規則的部分單獨處理,像「拼圖」一樣進行模板拼搭。經過層層比選,技術團隊認為德國PERI模板體系最有可能實現這一設想。這種模板就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像「拼圖」一樣分拆,形成若干木樑、木板等標準化零件。根據現場的需求,施工人員能夠自由組裝、加工。
新模板效果究竟怎麼樣,還需要現場實踐。接收模板實物後,技術員們連忙按照之前準備的圖紙改良模板。針對4段隧道頂板之間形狀存在的差異,技術員以方便模板周轉使用為出發點,通過反覆計算將頂板分割為一個個長、寬相同的標準化模塊。安裝模板時,模塊和模塊之間用緊固件固定,之後縱向排布成要澆注的隧道長度,無法覆蓋的邊緣則採用單獨的「異型」模塊補充完整,這樣就能夠使模板拼裝成施工需要的不同的形狀。通過CW1-1澆注證明,採用模塊化的模板方案,能成!
「我們還製作了一整套腳手架。一段隧道完成之後,我們再直接把用完的模塊連同腳手架一起整體推拉到下一段去使用。」技術部長鄭偉濤介紹道。在CW1-1頂板完成澆注後,技術員用鋼絲線連接支撐每個模塊的腳手架,通過用卷揚機拖拽,將需要的模塊直接周轉到下一段施工區域並加以固定。
由於免除了模板九成以上的重複拆除與安裝,這一環節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提前於預設工期完成暗埋隧道CW01段混凝土澆注,最終保證了沉管隧道管節E1與西人工島暗埋段隧道如期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