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隴南人民實現了「高速夢」。
2013年12月26日,歷時4年的武罐高速正式建成通車,結束了隴南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隴南交通發展從此進入「高速時代」。2014年11月29日,成武高速建成通車。2015年10月1日,十天高速建成通車。連續3年,隴南每年建成一條高速公路,至今,高速通車裡程已達380公裡,全市九縣(區)中有六個縣(區)通了高速。
蘭渝鐵路建成通車,隴南人民實現了「鐵路夢」。
2016年12月26日,蘭渝鐵路岷廣段通車,2017年9月29日,蘭渝鐵路全線通車,進一步改善了283萬隴南人民的出行條件,打通了隴南南下重慶、成都,北上蘭州的黃金運輸通道,為隴南更好地融入成渝、蘭白經濟圈,加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
隴南成縣機場建成通航,隴南人民實現了「飛天夢」。
2018年3月25日,隴南成縣機場建成通航,結束了隴南沒有航空運輸業的歷史。隴南成縣機場是甘肅第一個雙盲降運行的支線機場,該機場的建成通航,為隴南南下川渝、東進陝西、北上蘭州、西連九寨開闢了天路。
公路建設提級升等,隴南人民實現了便捷出行。
改革開放以前,隴南公路總裡程不足2000公裡,全市幾乎沒有高等級公路,公路裡程短,技術標準低、路網密度小,落後的交通條件極大地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自1985年開始,國家對貧困地區實行「以工代賑」修建縣鄉公路,隴南全區範圍內掀起全民修建縣鄉公路的高潮,為迅猛發展的公路事業打下了基礎,至「七五」末,全區以蘭重、福蘭、江望、略武等12條公路和主要縣鄉公路為骨架的公路網絡初步形成。「八五」時期,經過5年持續性油路工程建設,隴南地區油路普及率和路網密度大為提高。「九五」「十五」的10年間,隨著「鄉改四」「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和江武二級公路的全線貫通,隴南結束了沒有高等級公路的歷史。「十一五」期間,通過實施「通鄉公路改造」「5•12」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及開展「交通大建設」等,實現了大部分鄉鎮通油路和行政村通公路,特別是2007年連接隴南5縣一區,直接受益群眾達25萬人的龍昌公路建成通車,成為隴南農村公路發展史上的裡程碑。
「十二五」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完成10000公裡通村水泥路的目標,從2014年起,全市以每年3000公裡以上的速度推進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設,同時,G212、G316等主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全面完成,禮武路、五陽路等一大批重點聯網公路和旅遊路、出口路、產業路相繼建成通車。截至2017年底,全市公路總裡程達到17116公裡,與改革開放前相比增加了8倍多,公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裡61.6公裡,農村公路達到13200公裡,全市實現了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通暢目標,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0%,基本實現了班車開進村子、農用車開進田間、農用物資運進地頭的目標,「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