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愛親,就是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陪伴在他們身邊。」談到對孝老愛親的理解,今年50歲的劉偉民脫口而出。
劉偉民是獨生子,家住貴陽經開區,曾在上海工作。正當事業蒸蒸日上時,他卻毅然於2006年回到貴陽。
劉偉民說,2006年,在上海的他接到母親電話,告知66歲的父親患腦出血正在醫院搶救。雖然他火速趕回貴陽,但父親還是因為病重過世。「那時,父親突然離去,母親身體也不好,讓我深深感受到盡孝不容等待的道理,我要讓母親在有生之年享受天倫之樂。」劉偉民說。
回貴陽後,劉偉民的黨組織關係在原小河區黃河街道辦事處,每次黨組織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受父親的影響,居委會需要幫忙時,他都樂於幫忙。2007年12月,劉偉民應聘到清水江居委會當上一名社會工作者,由於工作表現出色,2011年2月起開始擔任清水江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並於2011年11月當選為原小河區人大代表。
一邊是繁雜的工作,一邊是最愛的親人,劉偉民儘量兩邊都兼顧到。「回貴陽這些年,我和母親一直住在一起,直到母親過世。」劉偉民說,他每天不管回去多晚都要到母親房內問安,早晨起床第一件事也是到母親床前問候。
「2015年,母親身體不適,連走路都困難,為了不影響我工作,一直強忍著疼痛。等到我和妻子發現,已是幾天後了。」劉偉民說,母親住院後,他和妻子白天上班,晚上輪流到醫院照顧。
很多時候劉偉民都是在忙居委會的工作,妻子和母親也很理解,從不抱怨。母親身體好的時候,還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夫妻倆安心工作。每當節假日,夫妻倆都會找機會帶著母親外出散心,觀賞美景。除了孝敬自己的母親,劉偉民每周都會和在重慶的嶽父嶽母通視頻電話,叮囑他們注意飲食和身體。
劉偉民和妻子還常常幫助鄰裡,調解鄰裡間的糾紛,周圍的居民對夫妻倆也是讚賞有加。
「一家人不能計較得失,居委會工作需要他,作為妻子我要支持他。」妻子唐榕蔓說。
工作中,遇到群眾反映問題,劉偉民能解決的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聯繫有關部門幫助解決。「群眾來找我是因為信任,我能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劉偉民說。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劉偉民和妻子注重德育,從不溺愛,同時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平日裡,劉偉民和妻子從不打牌,周末有時間就陪兒子一起練書法學鋼琴。
因工作上不怕吃苦、樂於奉獻,劉偉民得到了轄區群眾的認可,被評為市級四星級志願者、優秀共產黨員等。2017年,劉偉民一家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2018年,劉偉民被評為第四屆貴陽市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幸福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人之間相互照顧,大家都願意奉獻、懂得珍惜,一起經營溫暖的家。」劉偉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