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陽(廣告創意主筆)
來源 | 廣告創意(ID:idea1408)
這兩天,我被一個消息震驚了。從支付寶的官微看到,支付寶竟然要把「餘額」板塊改名了?
一言不合就改名,究竟是在玩什麼花樣?
原來有網友找到支付寶說,支付寶裡的「餘額」名字不好聽,也容易跟餘額寶混淆,傻傻分不清,乾脆就改改名改變一下名字風格。
結果支付寶就發起了在線投票,官方給出「零錢」和「現金」兩個改名方案。而從目前的投票結果來看,建議改成「零錢」的支持率最高。
名字好不好還是網友說了算,所以支付寶還推出新名的徵集活動,炸出一堆或沙雕或神仙的名字,這屆網友簡直是取名的段子手。
透過這些名字,說不定我們還能看到成年人存款的真實一面。
而且以下的每一個名字,真的可能會成為未來支付寶「餘額」的新名字,你值得來瞅瞅。
炫富型
▼
一個餘額就撐起全身家,
絕對是隱形的富翁。
裝窮型
▼
也有的人一邊「哭窮」,
一邊反省自己為什麼餘額這麼少。
媳婦專享
▼
只有媳婦可以知道,
這可能是一個寵妻狂魔?
私人型
▼
單身貴族的支付寶餘額,
都是神聖不可侵犯,
這就是傳說中的私房錢?
沙雕型
▼
有沒有錢不重要,
最重要是餘額有「梗」。
正能量型
▼
讓餘額跟你談夢想、談目標、談詩與遠方,
不想上班的時候,瞅一眼,
看完立馬滿血復活。
錦鯉型
▼
取個名字都是轉發錦鯉的樣子,
馬上轉發了,
就可以馬上有錢嗎?
bigger than bigger
▼
有沒有錢不知道,
但是名字要大大大大,這個很重要。
復古型
▼
聽說現在很流行復古營銷,
那就用古代老梗吧??
摸得著型
▼
話說叫「餘額」真的太抽象了,
錢這玩意兒,看得見、摸得著,
才有滿滿的安全感和踏實。
硬核型
▼
也就是科技感十足、未來感爆棚,
用來裝逼的。
稍微正常一點型
▼
顧名思義,就是取名比較正常。既好聽好記,然後也跟「餘額」概念最吻合的,最有可能被支付寶翻牌的名字。
其實像支付寶這樣,發起改名互動的並不少見,此前星巴克為了給萌熊取名字,也試過邀請粉絲徵集名字。
為什麼品牌都喜歡找網友取名,看似隨意,其實在我看來有這幾點考慮:
1、以徵集為名義,發起UGC互動
正如小米告訴我們的,用戶參與感才是王道。徵集名字本身就是一種品牌ugc互動形式,可以激發用戶的參與感,為品牌帶來一股自來水效應。
既展現了品牌會玩的形象,還能為品牌打開日常傳播的聲量。
2、讓用戶當文案,打開創意思路
我們知道創意這種事情,一個人的腦洞是有限的,但是多個人獻計,就可以有無限種可能。
廣告公司之所以喜歡頭腦風暴,就是等待碰撞出更多的奇妙火花,探索創意的更多可能。就好像支付寶這次名字徵集,就驚現一波奇奇怪怪的名字。
3、喜聞樂見才是王道,提高品牌名接受度
隨著消費者地位提高,品牌不能再自說自話,而是要讓用戶走到臺前。
名字怎麼取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品牌不可能討好所有人。但如果讓大家一起參與,至少可以取一個「最大公約數」。從長遠來看,大眾喜聞樂見的名字也更有利於品牌傳播,將品牌名真正打入消費者心智。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對於支付寶這次「餘額」改名事情並不感冒。認為改不改都不影響「餘額」,名字變了,不變的是餘額裡依舊沒有錢,自然就不感興趣了。
看完網友們腦洞大開的名字,只想說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你覺得支付寶最後會翻哪個牌?在留言區pick出你最喜歡的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