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海綿寶寶》的創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去世,享年57歲。此消息一出,隨即在網絡上掀起一波緬懷熱潮
從動漫大師高畑勳到《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再到「漫威之父」斯坦·李、最後到《海綿寶寶》的作者史蒂芬,圖圖越來越覺得,我們的童年,正在慢慢褪色,直到消失!
海綿寶寶的誕生,始於史蒂芬對海洋的喜愛與創作靈感的碰撞
從小喜歡海洋的他,1984年畢業後進入一家海洋研究所,致力於為公眾普及海洋科學與海洋歷史,為孩子們講授海洋的事情,也讓作者對海洋的熱愛更進一步
雖然做著科普的工作,他卻有者獨特的創作熱情,他利用自己工作的空閒時間
畫了一些海洋動物的擬人生活,用漫畫的形式讓參觀的孩子們更好的了解海洋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自1999年首播以來,已經播出近20年,海綿寶寶這個神經搞怪又心地善良的卡通形象,影響了無數人!
你看,海綿寶寶和我們一樣,過的也是一樣兩點一線、庸庸碌碌的生活。
但他卻仿佛永遠感受不到循環往復當中的枯燥,反而總能通過自己的態度讓生活變得沒那麼相同。
史蒂芬生前在接受採訪時說:「有時候我特別不想上班,但當我到了工作室看見海綿寶寶,心情就會振作起來,寫起段子來愛意滿滿,看吧,這又是美好的一天。」其實,海綿寶寶就是生活當中的一面鏡子,照射出的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雖然逃不過被蟹老闆剝削的命運,但他依然努力的工作。每天早上從菠蘿屋裡出來,他都會深吸一口氣,然後精神抖擻地說:「多美的一天吶!陽光普照,波光粼粼,貝殼快樂地叫著,真安寧。」
是啊,每次看到海綿寶寶開懷大笑之時,我總覺得,這世上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我總會覺得,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樂觀的空氣。
海綿寶寶是一個永遠的樂觀主義者,一個孩子般的角色,在任何時候都看見光明的一面。就連比基尼海灘都是快樂的。明明現實中進行過23次核試驗,但在動畫片中,這篇海灘卻只有笑聲。或許,這也正意味著,即使生活不斷以挫折和苦難去磨礪我們,但只要我們心中有光,就可以建造一座只屬於自己的心靈烏託邦。
可能對於全世界的90後來說,海綿寶寶都是童年回憶裡鮮明的那一抹亮黃色,他的海底冒險故事,陪伴著我們長大,即使我們已經長大,卻不妨礙跟著他走進海底,跟著他一起冒險!
派大星: 他去哪兒了?海綿寶寶
海綿寶寶:老夥計告訴我,他要去另一個地方。
派大星: 他為什麼要走?
海綿寶寶:他說那個地方,還缺一個給孩子帶來快樂的人,他可以帶著孩子們抓水母,做蟹黃堡給他們吃。
派大星: 嘿,我現在就開始想念他了。
海綿寶寶: 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