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在我國農民工當中,50歲及以上多達4600萬,他們被稱為「高齡農民工」。而41歲到50歲這個年齡段又有約7000萬,兩者加在一起約為1.2億。
2015年7月,教育部在其官網上發布了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共1294萬,農村留守兒童共有2075萬。
高齡農民工、農村留守兒童,對於本節目的主人公王愛玲來說,同樣也是兩個標籤化的要素。可以說,它們連通著王愛玲的現在和過去。
王愛玲(左一)、陳志敬(右二)
王愛玲是山西臨汾人,二十年前在農村靠種地謀生,靠天吃飯。雖然能維持家裡的基本生活,但日子過得並不輕鬆。後來,丈夫姚文生進城打工掙錢,但因乾重活過度勞累導致手部肌肉萎縮,重擔一下子全部落到了王愛玲的身上。當時,大兒子斌斌讀初中,小兒子揚揚念小學,家裡的開銷越來越大。為了改善生活,王愛玲最後也選擇了去新疆打工,做了一名採棉工。
從43歲開始,王愛玲再一次進城務工,進入高空作業的行業,成為了一名蜘蛛人,一幹就是六七年。由於工作的特殊性,蜘蛛人大多是些年輕的小夥子,女性不太多,更別說是50歲的女蜘蛛人。如今作為1/4600萬高齡農民工,王愛玲表示她還要一直幹下去。而這一切,都源自於王愛玲對兒子的一份愧疚,一份因為自己而讓兒子改變了命運軌跡的愧疚。
父母雙雙在外打工,兒子成為留守兒童。
全家福
大兒子斌斌
王愛玲和大兒子斌斌、孫子
因為長期缺乏母親的陪伴和教育,當時正在上初中的斌斌變得極度厭學,他逃課、輟學…在最青春的年華裡,斌斌走上了一條和大多數孩子不一樣的道路:常年漂泊在外,居無定所。
這也成了王愛玲的心結,她總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過錯。所以,當十年後斌斌一無所有回到家裡時,王愛玲決定要幫他早日成家立業,不用再外出受苦。當時正值我國城市化發展期,高樓大廈在各地新建,催生了高空作業等新興行業。因為風險大,掙錢很多,王愛玲選擇做了一名蜘蛛人,從零開始,克服種種困難,一幹就是六七年。
很快,靠著蜘蛛人工作掙了錢,王愛玲幫斌斌娶了媳婦,還幫他找了份離家近又穩定的生活。隨著斌斌生活和工作一步步走上正軌,2013年開始王愛玲在家裡專心照顧小孫子。可是好景不長,2014年斌斌所在的煤礦破產,他待業在家,生活失去了經濟來源。2015年春節剛過,50歲的王愛玲又重新站了出來,幹起了蜘蛛人的工作。
王愛玲和孫子
王愛玲和揚揚
此外,小兒子揚揚今年五一結婚缺錢,也是王愛玲選擇繼續出來幹蜘蛛人工作的主要原因。
不過,對於揚揚,母親王愛玲卻有著一種和老大斌斌不同的情感。
當年,因為受斌斌輟學等事情的影響,王愛玲對揚揚的教育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無微不至、無所不管,母子關係日益緊張。後來,為了能擺脫母親的束縛,正值青春期的揚揚跑到了青島去讀書。技校三年,揚揚一次也沒回過家,畢業後,他也一直待在外地。
後來,王愛玲謊稱自己得了重病,將揚揚騙回了臨汾,此後就一直沒讓他再出去過。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揚揚先後辭掉了母親給自己安排的十幾份工作,擺起了地攤,母子矛盾一觸即發。
在母親幹蜘蛛人工作幫自己賺結婚禮金的過程中,特別是回老家修建婚房的時候,揚揚逐漸體會到了父母這些年的不容易。最後,母子雙方達成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