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這讓人想起了世界各國憲法史上,一件有意思的事兒:有一個發達國家的憲法,是由另一個國家制定,並用另一種語言寫成的。這算史上唯一一次。
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這套憲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軍佔領時期,麥克阿瑟將軍的憲法起草委員會撰寫的,以自由民主的模式取代大日本帝國制度。自採用以來,至今沒有什麼大改動。
在《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一書中,還原了當時的場景:
制定這部憲法時,日本政府一無所知;當美國告知時,首相本人以及內閣大臣們「禁不住擦拭淚水」;但幾個小時後,第一次向日本國民發布這套憲法草案時,當時的日本首相幣原首相,以天皇的名義,發布了一篇支持新理念的雄辯短文,很少有人能猜到,數小時前,首相還和他的官僚們相對涕泣。
幣原首相令人感動地談起,人類由戰爭步入和平、由殘虐轉向慈悲、由奴役邁向自由、由專制混亂走向秩序的道路。
最終,除日本共產黨外,各個黨派的領導者都支持憲法修正。
……
為什麼日本在二戰後迅速變化,從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變成了強烈擁抱西方民主、自由、人quan的現代國家?為什麼日本,能從殘垣敗瓦裡重新崛起,像火鳳凰一般變成後來的經濟強國?對中國人來講,還有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這個國家,它始終讓我們覺得不放心,好像始終沒有形成一個非常鮮明的懺悔態度呢?
這一切問題如果要尋找答案,繞不開一本書,那就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約翰·道爾的《擁抱戰敗》。這本書1999年才出版,但一問世,就樹立了在這個領域內不可動搖的經典位置。今天如果要了解二戰後的日本歷史,不可能不讀這本書。
這本書不僅史料豐富,而且編織故事的能力非常強大(英文版被普遍評價為「beautifully written」,中文翻譯亦被認為「不僅達到了『信達雅』,而且簡直是一種漢語藝術再創造」)。
它問世當年即榮膺美國家圖書獎和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1800年以來亞洲歷史傑出圖書),翌年獲普立茲獎和班克羅夫特獎(美外交領域最重要的學術獎)及美國圖書館學會著名圖書獎等多項大獎。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