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劉抗美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孤兒母親節裡找媽媽」的報導,看到報導後她最柔弱的心被觸動到了,她當即趕赴兒童福利院,籤下了助養孩子的協議。由此開啟了她助養孤殘兒童的愛心之路。
劉抗美(左)與丈夫、孩子在一起。圖片來源:網絡
劉抗美來到兒童福利院,在一間教室裡,老師對孩子們說:「有位媽媽要接你們回家——」話音未落,一個右手殘疾的三歲半男孩,跑過來抱住她的腿就喊:「媽媽,媽媽帶我回家!」劉抗美從中聽到了他渴望母愛的心聲!從那一刻起她就成了孩子的媽媽。助養2年後,男孩被一對夫婦收養,直到現在他們之間還聯繫不斷,有時會互相寄東西。
劉抗美(右)與丈夫、孩子在一起。圖片來源:網絡
三年前,劉抗美的外孫出生了。是給親生女兒看孩子?還是繼續助養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孤殘孩子?劉抗美回憶這段「危機」的時候忍不住笑了,但在當時這可是個「大問題」,在得到女兒的理解後,劉抗美繼續助養孤殘兒童。
12年來,劉抗美每天都堅持為孩子們寫成長日記、為他們拍紀實照片,記錄孩子們在家裡的快樂時光。日記是一式兩份的,在送走孩子的時候,劉抗美都會把一份《成長日記》送給孩子的養父母。
截止目前劉抗美共助養10個孩子,有8個男孩2個女孩。由於她的年齡超過了領養要求,無法實現領養的願望,但助養的形式也是她樂意接受的。
她不但助養孩子,也很關心鄰裡之間的孩子們。小區內低齡孩子放學早,無人看管的問題她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為此,她就讓孩子們來到自己的家裡做作業、看書。當孩子們遇到問題,她就主動幫助講解,一個個疑問都被解除了,漸漸地,孩子們便喜歡上了她。
有人問到劉抗美為什麼會助養這麼多孤殘兒童時,她說,「之所以有助養孩子的想法,是因為我小時候受過很多人無私的幫助。我退休之後,有時間有能力照顧好一個小孩,為什麼不去做呢?為什麼不回報社會呢?」
編輯點評
劉抗美不辭辛勞,給這些傷殘孤兒帶來了家的溫暖,她樂於奉獻的精神體現出母愛的偉大,向社會傳遞滿滿的正能量。
(據《瀋陽日報》、遼寧文明網整理彙編 責任編輯:陶恆 康壯)
來源:文明南寧
你也許錯過了這些精彩內容(點擊標題跳轉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