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賺錢,通過賺錢的方式我們才能生活,而國家也是如此,國家也要通過各種賺錢方式來修建國家,建造各種東西。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順利賺到錢的,有一些國家甚至要開始變賣國內企業和技術,比如印度,比如烏克蘭。
印度國內財政赤字猛增,但是國內的收入卻是一直縮短,而印度政府為了改善這個情況,只好變賣自己國內的國有資產,但是卻沒有想到竟然一個都賣不出去,真是太可憐了。
其實從前幾年開始,印度就已經開始煩惱了,並且在2014年那會,印度就一直在出售國有企業了。但是直到現在已經沒什麼人購買,尤其是他們國內的航空公司,賣了快七年,都沒有賣出去過一部分,誰讓印度飛機一直摔呢,大家肯定是不敢買的。
印度目前打算出售的有航空,石油,鋼鐵管公司等,但是賣出去的寥寥可數,這是筆者見過最慘的企業了。不過筆者猜大家都不敢購買的原因大概是怕印度反悔吧,現在買了國有企業就變成了私人企業,如果印度反悔,修改了政策直接收回來企業,那麼那個買家豈不是很虧?就這種情況,誰敢買呀。
在筆者看來,這些都是虧本的買賣,尤其是印度出售的這23家國有企業,基本上都是在虧錢的。這恐怕不是在出售,這是在找接盤俠啊,找一個資本家來運營,這樣就可以不用自己虧損了,還可以倒賺一筆,印度政府這腦子不錯啊。
不過按那些資本家來看,大概率是不會購買的,畢竟大家都不想虧到連褲子都沒得穿。看來印度財政問題是很難解決的了,而這也說明了印度的真正發展,根本就好不到哪裡去。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徵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但同時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2019年11月4日,印度宣布不加入東協RCEP協定。
讀者們,你們覺得為什麼國企賣不出去呢?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