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關鍵時刻,緬甸政壇又發生了三件大事。
一,接管緬甸國家權力的敏昂萊首次表態,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表示,因為選舉存在欺詐,緬甸軍方介入不可避免。敏昂萊強調,他是被迫上臺的,在緬甸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前,緬甸軍方必須執掌緬甸。
敏昂萊的表態意味著,在美、英、法、加、澳喊話緬甸軍方放人,拜登要求緬甸軍方立即交出緬甸國家權力的情況下,緬甸軍方並不打算妥協。
二,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施壓下,緬甸軍方釋放了部分要員,但卻不包括翁山蘇姬。此外,緬甸22個政黨在2月2日表示,支持緬甸軍方的行動。
三,緬甸軍方開始大規模「清洗」,當下,緬甸包括國防部、外交部等11個部門的部長都已被緬甸軍方更換。敏昂萊宣布,緬甸將進入持續時間為一年的緊急狀態。
緬甸軍方先發制人的同時,美國也在排兵布陣。
一,在拜登要求下,美國最高軍事將領米利曾聯繫過緬甸軍方,但卻失敗了。隨後,五角大樓在2月2日炒掉了數百名人員。很顯然,拜登這是在藉機控制五角大樓。
二,拜登正在整合盟友力量。2月2日,安理會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的重中之重就是緬甸局勢。幾乎同時,拜登與幕僚還有國會就緬甸衝突進行了交流。
緬甸軍方逮捕翁山蘇姬後,美國發了三份聲明,拜登和布林肯認為,緬甸軍方破壞了緬甸民主,為確保緬甸民眾不受到傷害,美國及盟友必須採取行動。
考慮到美國對緬甸的投資不多,且制裁會傷害緬甸民眾、破壞美國「世界燈塔」的形象,拜登很可能對緬甸軍方直接動手,英法澳或許會力挺拜登。
三,美國陸軍正打算舉行大規模軍演,在緬甸軍方和美國對著幹的當下,這是一個危險信號。
這些跡象表明,美國軍方已經開始備戰,首當其衝的就是緬甸。
怎麼看?
美國想通過聯合國順理成章地對緬甸攤牌,幾乎毫無可能——安理會五常不會全部支持美國動手。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拜登,想要的無非是與英國、歐盟和澳大利亞聯手出招,在實力相差甚遠的情況下,美軍拿下緬甸根本不費力氣。
拜登想要的,是趁機重塑美國信譽、打造一個以美國為首的戰略聯盟,緬甸只是第一個目標。當美國在緬甸駐軍後,拜登就會對越南、菲律賓甚至是巴基斯坦下狠手。
另一方面,進退兩難的緬甸軍方也很無奈。曾頗得西方信賴的翁山蘇姬,一心想要結束「國防軍總司令擔任緬甸三軍統帥」,以及「緬甸軍方控制緬甸局勢」的局面,但無論如何,緬甸軍方不願讓出蛋糕,也不可能讓翁山蘇姬如願以償。
但問題在於,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如果美英澳聯軍真的出兵緬甸,到時緬甸軍方又該如何是好?
大爭之世,歸根結底還是實力的較量,美國之所以還沒行動,一是還沒到時候,白宮需要與盟友「整齊一致」地出招,還有則是美國不知道俄羅斯等國的態度。
真正的多事之秋,很快就要到了。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