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劇透佔比0.99%,在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請放心食用。)
《少年的你》終於上映了。
刷刷手機,今天北京排片將近4000場。
這個電影幾經周折,期間還歷經撤檔。不過還好,陳念(周冬雨)和北野(易烊千璽)並沒有失約。
(四字弟弟的熒幕初吻據說就這樣……沒有了……媽媽我快哭暈在辦公桌前……)
《少年的你》改編自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故事講述的是陳念和北野的青春而美好的情愫。
然而,他們的愛卻充斥著傷痕。
一場校園意外,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染血的衣裙,被霸凌的少女,誣陷,陷害,無助……
這是一個關於校園暴力的故事。
(開始嚴肅。)
你想像中的校園暴力是怎樣的?
被同學撕掉書本?
被起那些不堪入耳的綽號?
還是被同學們孤立?
都不夠,真正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恐怕才真正明白這四個字的含義。
(以上事例來自網友分享)
這不是個例,也不是最慘烈的結局,我看到上萬的網友的分享,也就是數不清的傷痕。
你要問那些施暴者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可以給你分析出移情(Transference)和從眾(conformity behavior)。
他們被家長慣壞,性格嬌縱叛逆,又喜歡恃強凌弱,他們很容易把負面情緒轉移到自己嫉妒,看不順眼或者弱小的人。
他們也會因為小團體中的行為影響,下意識做出符合團體內多數人輿論和行為的舉動。
但我不想過多談論施害者,我更想談談,如果你曾經少年遭遇校園暴力,你還在飽受創傷帶來的痛苦時,你可以怎麼辦。
心理創傷,是指精神上受到的傷害。
《奇葩說》有一集的辯題是:如果有一瓶可以消除悲傷的「水」,你選擇喝不喝?
向來理智的黃執中說「我好期待有這個忘情水在,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些痛苦是沒有意義的。」
他在遭遇過校園凌霸後,失去了喜歡孩子的能力。
他說:他這輩子也不會選擇生孩子。
這是一種心理障礙,我們稱它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患者外在表現出強烈迴避創傷記憶,但創傷事件,卻反覆闖入他們的夢境,記憶閃回,甚至引發嚴重的抑鬱、社交恐懼、強迫症、人格障礙等。
那我們該如何在創傷後療愈自己呢?
這裡推薦一個輔助手段——表達性寫作。
這個概念看似抽象,實則簡單有效:
首先,寫出主題為創傷相關的話題,寫下你關於這件事的深層想法和感覺。也可以在文中跟自己討論它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比如寫你的性格改變,或者描述你委屈,自責,憤怒等等的情緒。
其次,固定時間,每次15分鐘左右,增強儀式感。
最後,在創傷故事中重新創造一個結局,並加上你想像中那個光明的未來。
文字就像是一個人生的新平臺,你可以自己掌握未來的走向,甚至改寫自己的生命。
當我們因此重新變得積極而熱情的面對生活時,你就會發現,這便是真正的療愈。
希望這個小方法可以在你身陷囹圄中拉你一把,也希望你可以把文章轉發出去,讓更多人遭受創傷的人知道,該如何給自己走出創傷的力量。
當然,除了表達性寫作的輔助療法,你還可以選擇走進心理學,更加深刻地了解自我,並治癒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傷痛。
IEA(International Elite Association),中文全稱為「國際精英認證協會」。
IEA是致力於為職場人士提供專業性、高標準的行業證書認證和職業提升服務的非盈利性機構。
目前IEA已開設心理諮詢師認證項目,該認證項目所涉及的相關培訓課程為「清華大學《走進心理學》」。該課程由尚德機構和學堂在線(清華大學發起建立的中文慕課平臺)聯合推出。
本課程將由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錢靜從認知、學習、情感、人際、健康、行為不同側面介紹心理學知識,以回答學生們在探索自我、認識社會與思考人生的困惑。這門課將以英文授課,歡迎熱愛心理學並且希望提高英語水平的同學一起探索心理學的燦爛星空。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2006 年獲英國 WARWICK UNIVERSITY 心理學博士學位。2007-2008 在德國馬普研究所人類發展研究中心做博士後研究,2008-2009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決策科學中心做博士後研究。2010年-2015年主講清華大學精品課《心理學與生活》,以及全校文化素質核心課《心理學入門》。這兩門課曾多次在學生自發創建的「清華曬課廳」裡被評為「最推薦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