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美的蘑菇,是很多市民飯桌上的常客。
11月6日,有一名網友報料說,在杭州沈半路的一棵粗大的構樹樹身上,長了一大片「蘑菇」,毛估估有6斤多,可惜無人採摘,只因長在圍牆內。據說有多人都想進去採蘑菇,但都被大門口的保安攔住了。
網友們跟帖也炸開了鍋:「目測不可食用」、「拉倒吧,萬一吃壞了算誰的」、「吃了沒事,農村的樹上很多」、「哇,野生平菇,很美味,小時候在農村摘過」、「確定可以吃嗎?」……
網友的意見大致分成了兩派,一派是「蘑菇」有毒不能吃,一派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是可以吃的。
這種長相樸實的「蘑菇」怎麼會長在這棵樹上?究竟能不能採來吃?
發帖的網友張先生告訴錢報記者,11月6日,他騎車路過沈半路,看到路邊上的樹上長著大朵大朵的「蘑菇」,甚是好看。「我已經騎過去了,回頭想了想又折回來拍照。」張先生說,他是安徽人,以前在老家看見過這種「蘑菇」,是沒有毒的,可以採來吃。
根據張先生提供的地址,錢報記者找到了這棵樹。大樹樹幹粗壯,位於沈半路一家公司的鐵藝圍牆內,圍牆的外面是人行道。但是樹上的「蘑菇」已經不見蹤影。
錢報記者進入公司。公司保安一聽記者來意,馬上說,「蘑菇」沒了,前天下午他們就摘掉了,他們也看到了網友的帖子。
56歲的保安老何正在吃晚飯,「我吃了呢!」他一本正經地說道。「你不怕有毒嗎?」「不會不會,我老家麗水的,以前見過這種蘑菇,3個小時前我吃的,到現在都沒事。」
老何邊說邊領著錢報記者進了屋,方桌上放著滿滿的一盤紅辣椒炒「蘑菇」,色澤和網友張先生所拍的「蘑菇」一樣。
「還有呢,大概有6斤多,我們是不敢吃的。」邊上另一位保安說,並拿出了一臉盆前天下午摘下的「蘑菇」。
錢報記者來到公司的這個院子裡,大樹種在綠化帶裡,並排的前後幾棵大樹,都是同一品種的,但是都沒有見到這種「蘑菇」的身影,唯獨這棵樹上有,這是怎麼回事?
錢報記者採訪了杭州植物園的一名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說,菌類的繁殖只要溼度溫度適宜,有孢子落在上面,無論在什麼樹木品種上都有可能生長,在植物園裡的樹木上也偶有,具體來說,比如在斷掉的樹杈上。
對此,杭州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菌種站站長袁衛東也表示認同,「條件適宜,有菇成熟以後,孢子彈射,條件適宜的地方就會萌發。」
老何和同事們回憶說,之前,老何的兒子帶了點蘑菇給他,後來就把一些丟棄在了這棵樹的樹下。「會不會是螞蟻、蟲子把它們帶到了這棵樹的樹杈位置,然後就長出來了?」他們猜測。
袁衛東說,不會是螞蟻之類帶上去的,有可能是孢子從樹底部進入後,在有傷口的地方,條件成熟了就繁殖起來了。即便摘除了,以後條件適宜時,還是會繁殖的。
他在看了照片後告訴錢報記者,這屬於平菇類,價格不高,想吃的話市民可以去市場購買。他並不建議市民朋友吃這類野生的「蘑菇」,「就算是同一菇種,有毒沒毒,從外形上看,差異是很小的。」他說,他們從野外採來的菇類,首先要做菌種分離,再做毒性檢測等等,像雲南等地的居民,具備很強的處理菇類的能力,有著豐富的經驗,才可能判斷得了哪些是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的。
民間還有種說法,長得豔麗的蘑菇大多是有毒的,長得樸實的才是沒有毒的。
對此,袁衛東表示,這種說法並不成立,在他們研究的品種中,像白毒傘長得就很樸素,但是毒性還蠻強的,同屬於鵝膏屬的鮮豔的蘑菇也有無毒的,而且味道鮮美。「大家看到野生的蘑菇,還是不去打擾為好,儘量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吧。」
白毒傘 網絡配圖
來源:錢江晚報記者 孫燕 文/攝
值班編輯:鄭司琪
猜你喜歡
3.被這道番茄炒蛋刷屏,結果有的人看哭了,有的人卻氣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