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毅強,男,紅色高棉國際特別法庭被害人代理律師、柬埔寨金邊皇家法律經濟大學講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士、國際法學碩士。
寫給柬單網(品味高棉)創刊的賀辭
大約一個月以前柬單網(品味高棉)的團隊通過郵件聯繫我,希望我為他們剛剛創刊的雜誌寫專欄。一年以前我曾經在柬埔寨做過一個關於生活在柬埔寨的華人的攝影展,當時金邊所有的英文和華文媒體都有報導。柬單網(品位高棉)團隊就是通過攝影展聽說了我。我的生活已經被自己的雜七雜八的事情給佔據,在柬埔寨做律師、當老師,自己還在經營一個非政府組織。但是我最後還是答應了他們的邀請,因為我讚賞他們給自己的使命:中國人在柬埔寨不應該輸給任何人,我們華人在這裡應該有本拿得出手的雜誌。
在柬埔寨斷斷續續地生活了三年,我的身份時常讓我倍感矛盾。我以自己華人的身份為榮,但是中國人的身份卻也常帶來難堪。柬埔寨人不僅不排華,甚至還「崇華」。當地人說他們喜歡華人是因為華人皮膚白皙,人又聰明,當然還有他們不好意思說出來的華人幾乎「與生俱來」的勤奮和吃苦耐勞。無數的華人來到柬埔寨的時候除了自己身上的單衣以外一無所有,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裡興旺發達並且融入主流社會。柬埔寨人會過幾乎所有的中國傳統節日,從「七月半」(中元節) 到清明、中秋。在金邊最隆重的節日是華人新年(當地人的新年叫做高棉新年),那一天金邊萬人空巷,哪怕有一點點華人血統的柬埔寨人都會回家把家裡用華文書寫的祖壇拿出來拜祭。
但是同樣在這裡,「華人」似乎和「中國人」成了兩個對立概念。今天在金邊的中國人以魯莽和不尊重當地風俗而著稱。因為「致富最光榮」和「世界經濟靠中國」的驕傲以及要在自己的後院打倒美國人「當老大」的偏執,在金邊的中國人身上我經常感到有種白人剛剛到美洲大陸時的「拓荒「氣質。很多人對中國人的最深印象是飯店講話聲音最大的那些人,最不守規矩的那幫人,還有對服務員和導遊最兇的那群人。最近在金邊,柬埔寨房東(很多也是華人)不願意將房子租給中國人的消息在各種網絡平臺引起了熱議。在美國、在歐洲我們可以指責是別人的歧視和種族主義,但是在柬埔寨這些理由顯然沒有了市場。
這樣的對立在文化領域上表現得更明顯。在柬埔寨的華人們無論怎樣也要把華文放在自己家的店鋪招牌上,把孩子送到華校學華文。但是中國人在這裡辦的報紙和雜誌確實只能叫做聊勝於無。
我一直認為,我們中國人能讓友邦也好蠻夷也好心生敬畏的,不應只是我們闊氣的樓宇、耀眼的名牌和鋪張的宴席,更應該是我們自己文化的力量,而我們的文字就是我們文化的靈魂。柬埔寨的第一本歷史書籍不是由柬埔寨人自己書寫的,也不是由後來的法國殖民者書寫的,而是由中國使者周達觀在元朝寫下的《真臘風土見聞》 記載的。在今天的柬埔寨有一本高質的華文雜誌,不管長的是「高大上」還是「小清新」,都絕對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情。它讓遠在中華文化圈外的藩屬小國的炎黃子孫真實地感受到一個古老民族對自己文化的珍惜和對自己民族身份近乎偏執的自豪。
因為這樣,柬單網(品味高棉),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