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臨潁政法」關注我們
有一群人,在春節期間,他們沒有時間陪伴家人遊玩。
有一群人,在春節期間,他們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守護一方平安。
有一群人,在春節期間,他們走街串巷,熱情積極地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困難。
闔家團圓的春節裡,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群人,萬千家庭才能夠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節日。
這群人便是公安民警。
2月5日,大年初一,河南商報記者來到漯河市臨潁縣王孟鎮派出所實地見證了一位基層普通民警緊張而忙碌的一天。
基層工作雜而細 大多案件需"排氣"
早上八點鐘,當河南商報記者來到王孟鎮派出所時,該所6位執勤警察(含3位輔警)已經開始工作,看監控、做筆錄.忙而有序。
"昨天受傷的人過來了,咱一會兒給他做做筆錄。"27歲的民警郭文濤一邊整理著資料,一邊對同事王伯昊說道。
郭文濤,27歲,臨潁縣石橋鄉人,長相敦厚,說起話來帶著濃厚的河南口音,雖然入職僅有短短的三年時間,但他已經是王孟鎮派出所的"老人"。
而這裡所說的"老人"並不單指郭文濤工作時間的長短,更多的是指郭文濤在業務上已經非常的熟練。
據王孟鎮派出所所長張登岸介紹,基層工作雜而細,處理的大多都是鄰裡糾紛、打架等問題,需要派出所民警有好的性子,能夠與群眾走在一起,而郭文濤則是他們所裡與群眾走在一起的代表之一。
"文濤入職三年以來,先是做了兩年的戶籍警,最近一年才轉成了社區民警。在做戶籍警期間,他認真踏實,體貼群眾,值班當天,一定會接待完來辦理業務的群眾。"張登岸說。
話音剛落,郭文濤敲門而進,稱已經錄完筆錄,來聽一下張所長對昨天案情的看法。
經詢問得知,昨天(2月4日)下午在王孟鎮轄區內發生了一起打架鬥毆事件。該轄區一位王姓村民在路經轄區的潘莊村時被潘莊村一位村民用石塊砸傷了頭部。傷者昨天被送至就醫,因此派出所就將筆錄放在了今天上午來錄。
"人受傷了,但是打人者精神上有一些問題,這件事不太好處理。"郭文濤說,他剛剛做好了傷者的安撫工作,準備午飯後約一下打人者的家人談一下賠償問題。
郭文濤說,在他看來,派出所民警更多的是在扮演著一個"調解員"的角色,在處理問題時既要將矛盾焦點找到位,社會人情理到位,法律政策講到位,還要監督協議履行到位。
"都好爭一口氣,氣排下去了,事情都好處理了。"在談及處理村民問題的方法時,郭文濤這樣說道。
警情就是命令
大口吃飯已成習慣
聽完張所長的建議後已是中午,郭文濤顧不上休息,又進入到廚房裡炒菜、煮餃子。
郭文濤介紹,因為所裡做飯的大姐在春節期間回老家了,所以這幾天,他們需要自己動手做飯。
在問及今天中午吃什麼飯時,郭文濤表示,大年初一吃餃子,再炒一盤白菜。
"李記者,一會你也嘗嘗我的手藝。"郭文濤笑著衝我說了這句話。
廚房裡的郭文濤,一邊煮餃子,一邊切著白菜,手法嫻熟,像極了飯店內的一位大廚。
不一會功夫,餃子出鍋,白菜炒好,郭文濤在二樓衝著樓下的同事大喊,"開飯啦。"
趁著吃飯的空隙,郭文濤還與同事交談了昨天的案情。在現場,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民警們吃飯的速度都很快。
當問及為何不慢一些吃的時候,郭文濤表示,怕一會有警情。"一出警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了。"
話音剛落,樓下值班的民警喊道,轄區內一村發生一起打架鬥毆事件,快出警。
警情就是命令,吃飯的民警聽到有警情後立馬放下了碗筷,帶上裝備,登車出發。
而出警回來時已經是下午。
回來後,郭文濤見了昨天打人者的父親,與其進行了長達半個多小時的溝通。而溝通的結果,郭文濤不是太滿意。他告訴記者,打人者家屬不是太配合調解。
「我還會繼續做工作。」問及打算,郭文濤堅定地說道。
下午三點左右,郭文濤又隨張所長一起在轄區內進行了日常的巡邏。
在張所長的帶領下,他們深入村巷、走訪群眾、檢查KTV.為保一方平安盡心盡責。
"雖然三年除夕沒能和家人在一起,但是能夠守護轄區村民的安全,我心裡是幸福的。"郭文濤說。
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讓我們攜起手來
共同打造「全省最具安全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