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登記結婚」這種事情,如果不是中國江蘇網、不是《南京日報》這種官媒的報導,我基本上會以為它是博人眼球的「通訊員消息」。但這消息刊發於官媒,而且還有記者的署名,所以,只能信其有。
「母子結婚」,違反了道德倫理,違反了人類天倫,本是應該加以批駁的事情,但看完整篇報導,卻讓人心中五味雜陳。雖然報導中對南京這對母子登記結婚的真正原因並沒有確認清楚,但從辦案警官的分析中,可以基本確認,這樁荒唐婚姻與感情、婚姻其實完全無關,而是與這個家族將要從徵地拆遷中獲得的利益大小有關。也就是說,這樁婚姻雖然在民政部門獲得許可,但只有婚姻之名、沒有婚姻之實。與此同時發生在這個家族中的另一樁婚姻——與母親離婚的父親與兒子的前嶽母也領取了結婚證,其實也是利益因素的一個佐證。
報導中相關人士指出,南京建鄴區江心洲正面臨徵地拆遷,由於此次拆遷對土地面積、人口數量上有所考量,多遷進一個人的戶口就可以多領到一份補償。基於此,我們大致可以理清這個家族此次荒唐婚姻的脈絡。事情大概有這樣的可能:兒子、兒媳、嶽母三人戶口均在江心洲,而兒子的父母則不在,這樣這個家族僅能領取三份拆遷補償;於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拆遷補償,一個荒唐的計劃就誕生了——兒子兒媳離婚,兒子「娶」母親;父母離婚,父親「娶」兒子的前嶽母,然後,利用婚姻將父母的戶口落入江心洲。這樣一來,原來的三份補償一下子就變成了五份,家族利益實現了最大化。這種「套利婚姻」,一定是在家族內部發生,否則也就達不到家族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當然,報導中並沒有指明父親與前嶽母的婚姻是如何發生的,所以,父親與前嶽母也可能是真愛;但即便如此,家族利益仍然是最大化了,畢竟那位原來戶籍並不在江心洲的母親將從與兒子的婚姻中獲利,得到一份拆遷補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母子婚姻」的荒唐背後,實際上是趨利的人性。在利益面前,人性往往是經不住考驗的,所以,這家人才會用這樣荒唐的手段鑽政策的空子、鑽程序的空子,甚至不惜背上「亂倫」的罵名。固然現在很多人是「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但老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即便是趨利可以不擇手段,但總要有一點人倫的底線吧?而南京這對母子的荒唐婚姻,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在利益面前的人性脆弱,也是這個社會的墮落,因為雖然「母子婚姻」僅僅是個案,但從中卻折射出這個社會對於「利」字、「錢」字的心態。在「笑貧不笑娼」的拜金主義之下,為了套利的「母子婚姻」出現,實際上也不算不正常。人們斥責「母子婚姻」荒唐,大抵是因為這計劃胎死腹中,如果這樁婚姻一旦套利成功,相信會有人點讚說他們「有辦法」的,即便不公開說,暗地裡也會挑起大拇哥吧?
由人心自覺控制人性難,但可以靠制度來從旁遏制。此例「母子婚姻」之所以能夠堂而皇之獲得有司認可,報導指是由於民政與公安兩個部門之間的信息沒有共享,這就暴露出制度的漏洞。如果民政與公安兩個部門之間的信息能夠共享,想必這兩母子就算動了通過婚姻套利的腦筋,也通不過資料庫這一關。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已經是網際網路時代了,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真有那麼難嗎?籬笆扎不緊,總有這樣那樣的魑魅魍魎會鑽進來。你留出了口子,有人就願意賭上自己的誠信鑽一下這個空子,在鑽過去賺便宜、不鑽過去吃虧的選項之下,你想誰還會不鑽?
一件荒唐事,無數辛酸淚。南京這齣「母子婚姻」,看上去是鬧劇,但實則是悲劇,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也是社會的、制度的。所幸的是,這樁荒唐婚姻已經終止,如果一旦套利成功,那麼,這對母子大概就涉嫌詐騙,那就是悲上加悲了。
————————
作者:林海東,星島環球網總編輯,2013年度搜狐最佳政經自媒體人。
點擊屏幕右上方關注我,或者在微信公眾帳號中搜索「林海東」或「lhd1966」訂閱。
及時獲取新信息,請訂閱搜狐新聞客戶端自媒體「林海東夜話」。
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