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知識分類歸檔。
3.練後反思總結
4.作文修改升格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現如今,物質生活得以極大改善,而文明社會風氣也隨之培育起來了嗎?陳志成塗鴉景區,恰如一顆水滴,折射出了整個社會不文明的風氣。垃圾隨處可見,大聲喧譁隨處可聞,插隊現象司空見慣……林林種種,不一而足。對此,我們還能熟視無睹嗎?我們必須有所行動,讓文明之風吹徹每一民眾心間。什麼叫文明?文明就是素養,是素質。文明就是潛移默化、自覺自發的良性表現,是自覺自發的禮儀與愛意,是善良與誠意的表達。不可否認,中國時有不文明現象發生,每一次都會引起網際網路上「軒然大波」的討論,有人抱怨,有人站在道德高度層面指責他們,但崔衛平說「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因而,與其指責別人的不文明行為,不如與孔子般「見不賢而內自省焉」。審視自己是否有不文明行為,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知行如一,文明不要停留在口頭上,更要落實到行動,文明,不是用來要求別人,而是用來規範自己。倘若人人均能如此,中國定可鑄造成文明的國度。「治大國如烹小鮮」,培植文明也應如此。輝煌的羅馬法因法令細緻靈活而擁有歷久不衰的生命力;花園城市新加坡環境優美,國民文明原因在於細密的規範下不文明——受到懲罰。為此,國家應完善規章制度,培植文明。如「烹小鮮」般,既要調料齊全,又要細緻規範,為國民呈現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文明,不僅體現了個人修養,而且關乎國家形象,甚至影響民族未來。文明,至關重要,面對當今中國社會的文明短板,也許任重道遠,但我們更應奮起直追,各方合力,方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建構禮儀之邦新形象。讓文明這風吹徹心間,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是今日我們共同的追求。【技法借鑑】全文總體上圍繞面對文明缺失、道德滑坡,我們應該「怎麼辦」這個核心來論述,從公民、國家兩個層面提出自己的見解:一是民眾自覺提升道德修養,知行合一;二是國家完善規章制度,積極引導,嚴格執行。關注"焦文林高中語文精講",聽焦文林公益 直播課,提升語文關鍵能力.
焦文林電話:1583860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