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徵
認識張少鵬,是在他的燈火音樂工作室。
前段時間,因錄製一首歌曲,我第一次來到他的家中。
我是個外行,想像中的音樂工作室應該很「高大上」才對。直到走進他家,我才發現,原來錄音棚也可以這麼袖珍。一臺電腦,幾臺設備,牆周全是各色的隔音泡沫板,感覺很溫馨。
不知不覺中,我陪他錄製了3個小時,才真正感受到做一個音樂人何其艱辛。
張少鵬今年32歲,身材消瘦,戴一副眼鏡,很有書生味。他在大學主攻的是聲樂,跟著老師學過兩年編配。畢業後,他先是在永民中學、河津市文化藝術專修學校代課,後到趙家莊中學擔任音樂教師。因為經常創作、編配音樂,需要錄音棚,他便投資十幾萬元購置了幾臺設備。好在他編配的音樂深得大家認可,找他錄音的人越來越多,他索性成立了燈火音樂工作室。
聽音樂是一種享受,但編配音樂就沒有那麼輕鬆了。為了一段旋律,甚至一個音符,都要反覆調試好多次。音樂編配除了旋律,品質也很重要。為了達到理想效果,他常常將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生怕有些許雜音混入。冬天還好說,家裡有暖氣。但夏天可就要遭罪了,空調不能開,電扇不能吹,孩子在家電視機都不敢看。他一個人捂在房裡,幾個小時下來,臉都成了蠟白色。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他的一首首原創音樂製作出來,《天空浮現出你的臉》《黑名單》《平凡的人》《不會再回來》《就這樣離去》《無所謂誰傷了誰》《獨白》《這個冬天會不會太冷》等很快在圈子裡傳唱開來。如果讀者朋友感興趣,可登錄http://5sing.kugou.com/693974欣賞。
「燈火」雖小,但光影無限。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少鵬的燈火音樂工作室逐漸火爆起來。
近年來,他為百靈鳥聲樂錄製的《最美的畫》登上了中國教育頻道;為夢想金話筒錄製的《重回漢唐》《滿江紅》參加了山西少兒頻道跨年晚會;為郭雅麗藝術中心錄製的《我們的中國夢》,為百靈鳥藝術中心靈制的《彝家小阿妹》《詩經木瓜》《最美的畫》,為巴洛克藝術中心錄製的《小提琴聯奏》,為奧斯卡藝術中心錄製的《讓愛回家》等優秀節目都登上大雅之堂。他還為詞曲人阮淑珍編配原創歌曲《歡歡喜喜過大年》《女人六十一枝花》《繡個荷包給哥哥》《最美的人是解放軍》等作品。去年至今,張少鵬先後為星光大道歌手土豆玉米組合、大小王組合等錄製新歌。今年5月,他為河津文化館副館長原曉紅原創歌曲《美麗新河津》錄製的混音,更是爐火純青。目前,這首歌在河津及周邊縣市朋友圈廣泛傳唱,成了河津音樂的一個標誌性作品。
暑假期間,燈火音樂工作室迎來了不少新老客戶,不少企事業單位、歌手、音樂愛好者以及語言、影視、文化、演出、廣播等相關單位的人都來找他錄音、編曲、混音、配音等,張少鵬整天忙得團團轉,常常是午飯改在半夜吃。但對每一件作品,他都力求做到顯精緻、有品質。
除了錄音工作,張少鵬最擅長的還是唱歌,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吉他彈唱、鋼琴伴奏,樣樣拿得出手。
前兩天,他在龍門古鎮夏季第二屆K歌大賽擔任評委時,一曲高難度的《不見不散》,聲震黃河兩岸,觀眾掌聲如潮。
張少鵬說:「好的音樂便是最溫暖的燈火,他願意用這份溫暖去感染每一位朋友。」
轉載自《運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