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長的溧水人,我的名字叫陳文文,是溧水區廣播電視臺的一名記者,同時也兼任新聞部副主任的相關工作,從業已經11個年頭。11年來,我對記者這份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記者,不是為了讓人記住自己,而是幫觀眾記錄更多的好人好事好景,讓社會記住他們就行!但要做到這點,記者,必須衝在基層一線,深入群眾當中,奔忙在無盡的路途上;應當永葆好奇的目光,去掃描萬物、洞察世界,既要熱愛生活,又要冷靜思辨;當然,更要用我們的鏡頭和筆墨關切民生、鼓動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增強「四力」,我們新聞人用心揣摩起來,是那麼的字字珠璣、接滿地氣!
在踐行「四力」教育的過程中,我給自己定下了「三心」:公心、匠心和初心。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我的良師益友、央視江蘇站記者湯濤老師,為溧水傅家邊梅花山在央視新聞頻道做了一期《美麗中國》的直播,將溧水在全國兩會特別欄目報導中進行了展示。當時湯老師對我說:「你一次次聯繫我,一直在找機會宣傳溧水,這種執著宣傳家鄉的樸實情感讓我非常感動,也正是這一顆純潔的公心,我願意與溧水臺合作!」於是,在今年6月9日「國際檔案日」到來前夕,我們又有了第二次合作,央視在新聞直播間欄目報導了溧水家庭檔案達人沈璋大,再一次將溧水的典型人物推向了央視平臺。如果說是公心感動了湯濤,那麼他們在採訪拍攝中的匠心,卻深深震撼了我,每一個細節都是大臺標杆,每一處微小都是匠心雕琢,讓我頓悟出:好的新聞作品真的是磨出來的!
無現場、不新聞,如今,雖然在副主任的崗位上,但我每周依然堅持去採訪,開大會、跑活動、走城鄉。在我們溧水臺新聞部,像我這樣既能扛機器又能寫稿子還能後期編輯的女同志,就有五個,穩穩佔據了新聞部的半壁江山!作為女同志,我們可能愧對過日漸老去的父母,愧對過年幼的孩子,但我們不能愧對肩上的責任!
說到初心,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至今還令我的同事們噴飯。那時候才入職不久,談到職業規劃,我堅如磐石地說:「我生是新聞部的人,死是新聞部的鬼!」這樣的表達聽起來很執拗、誇張甚至是搞笑,但面對很多次或許在別人看起來是更好的選擇時,我依然選擇堅守這顆不悔的初心——此生願為新聞人!
沒錯,此生願為新聞人!這是我今天演講的題目,也是我畢生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