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海拾珠
網友:想起來剛吃過的外賣,有點後怕,也有點噁心,想吐。
【小編回復】:回想起早先曾有人這樣評論:「根本不知道所吃的外賣裡會有些什麼『料』!」在監管的「真空」地帶,在監控的「盲區」,類似的事件還有麼?有多少?
網友:為啥外賣小哥這麼痛恨他們手中的外賣?
【小編回復】:恨的不是外賣,而是人。對外賣小哥來說,想要多掙點就得拼速度,雖說平臺給予了他們一定的彈性時間,可路上的情況難以預測,更為重要的是,遇到磨蹭的,或者是要求多的主顧,就有可能出現遲遲完不成訂單的狀況。繼而,接下來的配送任務就會受到影響。延誤了平臺要扣錢,更為重要的是,外賣員是有等級的,等級越高,系統優先派單的機會越大。耽誤一會看似無傷大雅,實則影響巨大。由此,外賣小哥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也算是人之常情。
網友:故意使壞,作弄人。
【小編回復】:不排除有極個別的外賣小哥會有一些作弄人的陰暗心理。
網友:跪求外賣小哥「善待」我們的外賣!
【小編回復】:配送群體的整體素質目前來看確實有待提升。試想,如果某一位外賣小哥有某種傳染性的疾病,那麼「朝外買吐口水」可就不僅僅是「噁心」這麼簡單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應加強培訓,並設立「黑名單」制度,提高準入門檻,將一些控制不住自己的,以及那些心理陰暗的人剔除出外賣小哥的隊伍。
網友:應該制定更加合理、人性化的制度。
【小編回復】:2017年開始,外賣配送由搶單變為派單,對於規範騎手的安全駕駛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目前,各平臺考核制度也綜合了多種因素,外賣與快遞公司均有一定的申訴機制。不過,進步不代表完善。配送員的真實工作條件尚有很大改善空間。
網友:理解小哥,他們真的不容易。但是吐口水就過分了。
【小編回復】:外賣小哥與顧客,服務與被服務。理解他人的辛酸與不易,為別人多想一點,社會戾氣就能少一點。此外,硬體的支持也必不可少,目前,不少樓宇已配備了智能取餐櫃,類似這樣的「硬」支持,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類似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