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中醫藥大學
關心下一代助學基金
收到一筆20萬元的捐款。
這筆捐款來自
該校83歲的退休教授肖鑫和,
熟悉他的人常常笑稱他為
「摳門教授」。
肖鑫和教授
肖鑫和教授是一名老共產黨員,1965年畢業於廣州中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前身)本科醫療系六年制,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關工委副主任,兼任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教授,具有高校教師、中醫師、中藥師資格。45元單車用25年
83歲「摳門教授」捐款近70萬
「我這款『雜牌』自行車以45塊錢買來,已經騎了25年了!壞了就修一下繼續用,這麼多年修理費花了100多塊。」
正是這位對自己「錙銖必較」的老教授,已經累計向學校關心下一代助學基金捐款19次,總額達到677390元。
「錙銖必較」的肖教授和他的「25歲」老單車83歲「摳門教授」的「大手筆」
把助人接力棒接起來、傳下去
「我每次去飯堂吃飯都控制在六七塊錢,從未超出過七塊,去餐廳吃剩的飯菜會打包回來放進冰箱,有時候會吃個兩三天」,「身上的衣服一穿就是幾十年,除非迫不得已,不然絕不換新的」。
對自己「摳」到極致,對別人卻豪爽大方。肖鑫和省吃儉用,把自己多年來的課酬、看病的診金以及存在銀行的利息,加上退休工資的6%,定期拿出來作為助學基金捐贈給廣州中醫藥大學關心下一代助學金。
不僅自己捐款,他還發動社會的企業和個人向學校關心下一代助學金捐款,據統計,由他發動的捐贈總額已達到762566.32元。
肖鑫和(右一)為學生捐贈助學金。學校供圖「我的所有一切都是黨、國家、政府、母校、老師給予的,我必須盡心、盡責、盡力回報。」這是肖鑫和教授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原來,肖鑫和當年也是一名貧困學生,對於貧困有著切身的體會。
1959年,肖鑫和進入廣州中醫學院學習的時候,是學校的第四屆學生。當時學校建設剛起步,校園裡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教學大樓,學生宿舍、飯堂、教室、大禮堂都在簡陋的竹棚大平房裡。
「起初,學校生活特別好,雞粥、蛋糕、肉包、魚……夥食國家全包。但是過了幾個月,經濟困難導致我們只能吃小球藻、米飯、甘蔗渣,有些同學水腫了,常常吃不飽。」
回憶起剛入學的往事,肖鑫和不由得感慨,「還好,這個艱苦的時期很快過去了。回想起來,現在我們很幸福,應該好好珍惜。」
走過艱苦歲月的他,懂得厲行節約、回報社會,這也是他堅持捐助助學基金,為貧困學生解決困難的初衷。
肖鑫和教授在校園裡騎著自己25年的老單車「自從『廣州中醫學院』改為『廣州中醫藥大學』之後,學校發展越來越快了。」他表示,學校教學大樓拔地而起,附屬醫院新修擴建,大學城校區也建成規模,很多儀器、設備配備齊全,師資隊伍持續擴大。
「我用半輩子親歷、見證了學校和中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我還將一直奮鬥到生命的盡頭」。
肖鑫和演示治療鼻炎、頸椎病、腰椎病的養生操「這才是真正的『有錢人』」編輯 | 陳夢瑩
來源 | 人民日報、廣州青年
1、回復【防病指引】查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病指引2、回復【疫情分布】查看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涉及病例小區或場所3、回復【社保】查詢廣州社保繳納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