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男,1982年10月生,中共黨員,漢族,博士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榮獲2011年度「所青年標兵」、2012年度「所標兵」、第12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併入選第四期、第五期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
工作的目的是實現個人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李品對自己的現狀是滿意的。當年和他一起畢業的同學,由於各自的價值觀不同,各人有各人的選擇。他們有的開公司掙大錢,有的在大學做科研,有的出國。論金錢和地位,李品算不上最好。對於早已立下獻身國防志向的他來說,14所才是最好的選擇。他看重的是14所國防科技的重要平臺,他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來自報效祖國的機會和成績!
(省委書記李強與第十二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合影留念,李品第二排右一)
(省委書記李強與李品親切握手)
「你選擇14所,不是選擇了一個工作,而是選擇了一份事業」 。這句話是李品剛入所時,他的老師對他說的。初心不忘,矢志不移,這句話這些年他一直記在心裡。實現事業奮鬥目標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李品孩子剛出生的那幾年,他長期奮戰在外場一線,幾乎不著家。身邊的老同志給他支招:在家的時候儘量好好表現,在外面也記著給家人帶些小禮物回來;最關鍵多和家人溝通。所裡組織的「骨幹員工家屬參觀新區」活動幫了他的大忙,家人來所參觀後,更加支持他的工作了。
14所青年同志的心裡誰沒有個領進門、扶上馬的老師傅呢?14所的「老同志」真是厲害啊!精神上指引,生活中關心,工作上擔當,信仰和作風時刻影響著身邊的青年人,咱們的軍工文化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成功者的失敗
從2008年入所以來,李品一直致力於雷達信息處理研究,期間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獲得了「所青年標兵」、「所標兵」等榮譽稱號,併入選第四期、第五期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可是成功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李品著力科研創新工作,都是從零開始,且無法保證100%成功。日常的科研技術攻關常常會碰到瓶頸、甚至失敗。但在李品看來,失敗並不可怕,代表離成功又近了一步,這也是收穫!而且遇到挫折時,他始終記住,要給自己和團隊最大的鼓勵,而不是洩氣和指責。原來多次技術創新,攻克技術難題的成功者也經常是「失敗者」,但他眼中的「失敗」是有重要意義的,他更看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不做辛酸的「勤奮者」
在「青春分享會」上,李品說到兩種人:成功的「天才」和辛酸的「勤奮者」,強調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去工作。針對實際工作,他給青年同志們指出了重要的發展思路:從學校到職場,學習方法需要向工作方法轉換。勤奮踏實當然是必須的,但要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勤奮。辛酸的「勤奮者」,好比在學校自習時間很長,考試成績卻不好的學生;在單位表現得很努力,結果卻差強人意的員工,他們缺少適合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方法。他提示大家:多加思考自己是哪一種人,想變成哪一種人,努力勤奮固然重要,但不能做辛酸的「勤奮者」。沒有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才會變成真正的弱者!
成功的秘訣:時刻準備著
14所不缺平臺和機會,就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準備」!感覺「不公平」時,別懷才不遇,別怨天尤人,先反省考量自己。你要做的就是:時刻準備著!在「青春故事分享會」上,李品還說到成功的訣竅是「把自己準備到最好」,從身體、知識、心態三方面準備。沒有好身體,無法幹好工作;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在機會和平臺來到時,也無法形成思路和靈感。說到心態,從事研發性、創造性的工作,心理要足夠強大:一方面,對科研生產要有勇於開拓的激情,面對高科技指標想都不敢想,還怎麼幹?!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創新需要堅持,甚至是面對失敗的準備,輕言放棄只會一事無成。李品的準備原則是:個人的發展結合工作和崗位的需要。這樣的思路和方法使得他的才情、激情得到充分的釋放和宣洩,帶來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取得了個人和組織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