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丙申歲正月初六日等老爺
普寧房氏自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開山公鎮居橫嶺以來,部分房派便陸續遷入並世居新竹村,其中主要有三世汝義公(黃竹坑)、四世月溪公(黃竹坑)、十世雲攀公(黃竹坑)、十世曰旋公(柑樹下)、十四世振波公(楊桃樹)等派下裔孫,這種狀態一直維持了近百年之久,直至房、王、溫三族聯合在本村開墟之後,其他支派裔孫與各姓商戶便又相繼零星遷入,其中義興公裔孫在墟市左頁鼎建房氏長房總祠-房氏義公祠。至改革開放時新竹約計有十姓:房、溫、鍾、閻、羅、王、吳、古、魏、翁。
龍騰廟,坐鎮埔心,輻射房王兩姓,自清朝嘉慶庚申歲(1800)始建以來,佛帝顯赫、聖慈神武、靈光丕顯。埔嶺王氏與房姓多數村寨都會在每年新正時節,迎等聖駕香火到本村遊觀春景。按俗例,龍騰廟諸神聖駕每年出遊需用時三天,分別為:正月初四日遊觀埔心片村寨、正月初五日遊觀善德片村寨、正月初六日遊觀新竹片村寨。另外,粘田片村寨新正迎等福雲廟諸神遊觀春景、青山下及寨面前迎等永盛宮謝仙娘巡安施恩。
新竹村歷來遵循慈旨,將正月初六日作為迎等聖駕定例,如此延續近兩百載。近二十年來,由於善德(善美坑、德彰窩等村寨)片居民日漸移徙,而致終止迎駕巡安,如此一來,本該正月初五日巡幸善德的諸神寶駕便駐留廟內,寶轎儀仗一乾等物也暫放殿前,為省心節力,莊嚴聖駕,福信等人經娘娘筶準,從丁酉歲2017年開始新竹片區迎駕日期改為正月初五日,這便代表專屬新竹片區的「正月初六」已成為過去,兩百年的歷史,在這一刻重新起步,就從正月初五開始。新竹的年味,高潮永遠跟著「等老爺」,不管是正月初六,還是正月初五。
2016年正月初六等老爺,也是新竹片區最後一次「正月初六等老爺」,雖然這不算是歷史大事件,但背後的原因卻與社會大歷史息息相關······
2010年庚寅歲等老爺(新做帝爺轎)
2011年辛卯歲等老爺
2012壬辰歲等老爺
2013年癸巳歲等老爺
2014年甲午歲等老爺
2015年乙未歲等老爺
2016年丙申歲等老爺
2017年丁酉歲等老爺(新帝爺金身)
「等老爺」的形式和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生微妙的變化,許多是我們很難直觀感受得到的。而小編對於新竹迎神的新感受,除了日期的不同,其形式也相對以往有所差異,即是「帝爺轎」不再隨駕出遊大街小巷,改為每到一處拜廠便停駕休整。搖帝爺轎的「全民熱」從十年前的興起,到十年後的消停,何嘗不是一個社會現象的輪迴與寫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