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成立的初心是希望通過網絡將人和人連結起來,將每個人的愛心聚集到一起,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網絡來造福社會。2020年,新時代脫貧攻堅戰取得完勝。作為國內領先的個人大病網絡籌款平臺,水滴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自身行業優勢,通過投入愛心補貼金、籌建大病救助站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扶貧攻堅戰役,彰顯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今年,18歲女孩楊飄考上暨南大學,卻為了照顧病重的母親想要放棄求學,暨南大學得知這一情況後,約她來報到……9月19日,人民日報報導的一則暖心新聞引發關注。記者了解到,楊飄的姐姐為母親在水滴籌發起求助,截至9月21日,已獲得超過2500位愛心網友幫助,籌得近7萬元,解決了暫時的資金難題;楊飄也在學校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順利入學。
楊飄自小失去父親,是母親陳忠蘭含辛茹苦的把自己和姐姐拉扯大。所以楊飄很小就知道母親吃了多少苦,所以從小楊飄和姐姐二人就非常懂事,為了能幫助早出晚歸打工的媽媽減輕負擔,她們從小就幫助母親分擔家務。一家雖然過得清貧,但是一家人健健康康,楊飄也一直很努力學習,寒暑假都幫忙出去打工減輕家裡的負擔。今年高考,楊飄考出了636分的好成績,被暨南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工業工程專業錄取。本以為,自己馬上就能上大學,到時候勤工儉學,畢業再找個好工作,媽媽就能享福了。
可是命運就在此時給他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陳忠蘭在工廠突發腦出血,住進了滄州市中心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被確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動脈瘤」。一向勤勞辛苦的母親,如今在重症監護室裡昏迷了5天。幾經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為了救治母親,這幾天姐妹二人幾乎都沒有合眼,東拼西湊拿出所有的積蓄,再加上找親戚朋友借來的錢,勉強度過。
就在楊飄期待著大學生活到來的時候,意外降臨了這個家庭。9月10日,陳忠蘭在工廠突發腦出血,住進了滄州市中心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被確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動脈瘤」。在重症監護室搶救5天後,陳忠蘭病種好轉,轉入普通病房,並且能夠說話和吃東西了。這期間,楊飄和姐姐楊嬌嬌幾乎沒有合眼,除了照料媽媽,她們四處借錢,花費的10多萬元都是親朋好友湊出來的。
但是母親只是轉危為安,後續仍需要住院治療。至少需要20萬元。可是楊飄自己的學費還沒有著落,媽媽的治療費也遠遠超過了這對單親姐妹能承受的極限,這讓楊飄想要放棄念大學的機會,想省下來這筆錢救治母親。
在病房聽人介紹楊飄的姐姐楊嬌嬌了解到水滴籌,決定通過水滴籌發起求助。水滴籌籌款顧問接到求助後,第一時間協助整理相關資料,從申請、發起、傳播、審核等環節進行一對一免費服務,並對當時情緒不穩定的她們進行了心理疏導。楊嬌嬌在籌款頁面表示:「母親家境貧寒卻始終積極樂觀,努力工作,母親才48歲,沒有人希望受過半生苦的人還未體會甜,生命就驟然停止。作為女兒更希望我們能度過這次難關,母親後續的治療資金缺口還很大,在此懇請大家幫幫我們。」
一家三口的遭遇獲得了廣泛關注,截至7月21日,已有超過2500位愛心網友通過水滴籌向她們伸出援助之手,籌集治療費6.8萬餘元。水滴籌開通綠色通道,為她們快速辦理提現手續,確保所籌款項即時到帳。9月14日起,在工作人員的遠程視頻協助下,楊嬌嬌通過水滴籌「隨籌隨取」功能,及時申請提現並迅速到帳,用於支付醫院相關費用。
在水滴籌的平臺,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在民政部指導下,水滴籌聯合行業多家平臺籤署並發布了《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自律公約》,建立了行業服務規範及自律約束機制,構建了全流程風險管理制度,推出了失信籌款人黑名單,持續推動營造公開透明、誠實守信、健康有序的個人大病求助環境。
楊飄已順利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