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東京3月20日電(記者 藍建中)日本東北大學海嘯工程學教授今村文彥領導的研究小組日前宣布,調查發現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在襲擊宮城縣海岸時的水流速度達每秒10米以上,是一般海嘯到達海岸時水流速度的兩倍,超過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因而破壞力極強。
研究小組19日調查了宮城縣東松島市防波堤的損毀情況,最終確認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抵達海岸時的水流速度超過印度洋大海嘯。今村文彥指出,在此次大海嘯中,這一速度超過每秒10米,準確流速還有待進一步調查。而根據此前的相關研究和計算,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到達海岸時的最快水流速度為每秒7米左右。
一般海嘯抵達海岸的水流速度為每秒5米左右,不過即使這樣也能輕而易舉地擊毀木製建築。
今村文彥指出:「海嘯在平淺的仙臺灣容易加速,後面的浪頭追上來後,海嘯進一步升高,最終產生了異乎尋常的流速,破壞力極強。」
11日大地震引發的海嘯,甚至越過了位於巖手縣釜石港的世界第一防波堤,導致釜石市整個市區被海水吞沒。這座防波堤2009年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最深的防波堤」,曾被贊為「首次真正進行了抗震設計的防波堤」,然而此次海嘯襲擊後的慘狀令研究人員感到震驚。
根據最新統計,巖手、宮城和福島3縣約300公里海岸防波堤中,有約60%的防波堤在地震後坍塌。日本國土交通省根據航拍照片進行分析發現,在遭到海嘯襲擊的3縣約4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中,目前仍有150平方公裡的面積泡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