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關於大國、強國的討論一直是世界的熱點話題。如美國、中國、俄羅斯等,仔細觀察這些被討論的國家,我們會發現這些國家先天在國土面積、人口等方面就佔據絕對性的優勢。而除此之外,也湧現出了一些並不具備先天優勢或者是只佔據其他次要優勢的,試圖擠進世界級大國行列的小國。
圖為中國海軍
而這樣的一些國家為了實現其野心,通常會選擇在世界熱點地區刷存在感來增強自己的國際影響力。近幾十年來,中國、東協等經濟增長迅速,印太地區的經濟和政治重要性正在增加,並正在成為「塑造21世紀國際秩序的關鍵」,特別是在中國問題上,各個國家都開始蠢蠢欲動,似乎都想在該地區分一杯羹。
日前印度尼西亞已經冒出了非常明顯的苗頭。《歐亞時報》最新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是印度尼西亞普爾諾莫·尤斯吉安託羅中心的一名國防研究員。其表示印度尼西亞是東協的中心,可以成為對抗中國影響力的貿易領袖,與美國進行合作是正確的步驟。如果美印尼加強合作,中國在印太的影響力將受到限制。
圖為報導截圖
為此其還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舉措,稱印度尼西亞可以邀請美國以及東協國家在中國敏感海域周邊舉行聯合巡邏,並且美國與印尼在特定水域舉行的聯合軍事訓練活動需要定期舉行,以平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力量。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應該大力增強其國防軍事實力,應完成從美國購買F / A-18大黃蜂戰鬥機的交易,以便美和印尼國防合作得到加強。
圖為F / A-18大黃蜂
對於美國而言,在印太地區增加自己的存在感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事情。那麼印度尼西亞又是為了什麼?一方面由於固有的地理位置原因,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存在一些爭端。而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亞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手段來增強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印度尼西亞作為世界第一大群島國家,領土疆域橫跨太平洋,人口排名世界第四,可以說一定程度上其具備成為大國的潛力,但是奇怪的是這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存在感一直很低。
資料顯示,印度尼西亞作為一個島國,但是其海上力量極為匱乏,很多作戰裝備以及艦艇都是二戰時期美國遺留下來的產物,相比於同等級的國家而言,印度尼西亞海軍根本不值一提。而內部持久的鬥爭,使得這個國家的政治影響力不斷下降.可以說種種原因限制了印度尼西亞的發展。
圖為印度尼西亞海軍
雖說印度尼西亞謀求自身發展,增強國際影響力這一出發點並沒有錯,但是在方式上卻極為錯誤。近些年來中國與東協的合作日益緊密,中國已經連續11年保持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在疫情期間,中國和東協的合作更是展現了巨大潛力和強大韌性。可以說與中國友好合作更有助於發展,但是印度尼西亞卻偏偏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如果再繼續下去,最終結果或許離他們的理想狀態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