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問題專家 姜毅老師
國際問題專家 蘇曉輝老師
拜登政府上臺僅一周,美俄雙方就《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續約達成了一致,而且有效期一籤就往後延了五年,拜登政府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推進該條約的續約呢?
拜登上來以後,民主黨在所謂的戰略武器條約這個問題的立場上,和川普政府有比較大的偏差,他們更希望通過續籤條約這樣一種方式來控制對手、影響對手、了解對手。
俄羅斯外交部指責美國大使館說,在抗議活動開始之前,美國大使館就發布了俄羅斯多個城市抗議活動的日程,但美國使館的回應說,這是很多駐外使館慣常的做法,這只是一個安全警告。怎麼看美國大使館在俄羅斯國內的抗議示威活動當中扮演的角色?
蘇曉暉:對俄國內抗議活動推波助瀾 美擅長挑動他國內亂
應該說美國挑動其它國家的內亂,是有一套慣用的手段的。首先在輿論上,要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包括這一次美國大使館提到的所謂的這種預警,對於俄國內的反對勢力來說,也是為他們打氣撐腰。美國做桌面下的動作可謂是「得心應手」。
美國新任防長奧斯汀之前有一個表態,他說美國和北約在黑海和地中海東部的兵力是阻止俄羅斯侵略的一個關鍵因素。所以我們看到美國接連讓兩艘飛彈驅逐艦進入黑海海域和北約展開聯合軍演,那麼未來美軍會不會加強在黑海地區的部署?
現在對於拜登來說,希望借所謂的「俄羅斯威脅」來加強與盟友之間的黏性和團結性,也是現在美國的軍事方面在推動的動向。
面對示威活動 美國的態度因地而異
面對發生在不同國家的示威活動,美國的態度可謂截然相反,過去無數的例子證明了這一點。
西方國家發生的示威,美國強烈譴責。
非盟友地區發生的示威,美國表示支持。
面對俄羅斯的指責,拜登政府的回應是:強烈譴責俄羅斯使用暴力鎮壓。但是和1月6號美國國會爆發衝突、示威者衝入國會的時候,他們對示威者強烈的暴力譴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此「雙重標準」該如何看待?
戳視頻了解詳細事例↓
聲明:內容來源於中國軍視網、《軍事制高點》,轉載請註明出處
實習編輯:劉藝
投稿郵箱:js7tvwx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