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又廷的各種頭銜裡,有一項是需要解說的——星二代。他的父親,是臺灣知名藝人趙樹海。所以,當趙又廷和高圓圓戀愛、結婚的消息傳出時,媒體總是會向趙樹海求證,因為,他也是藝人,有發言的習慣,也對娛樂圈的戀情有心得。
趙樹海生於1950年,他服兵役的時候,臺灣民歌運動初起,楊弦、李雙澤、胡德夫已經開始創及演唱,趙樹海在電視上看見楊弦在電視上彈唱《迴旋曲》,也打算寫歌。於是和戰友合作,寫下一首小情歌,名叫《盼望著你》。退役之後,他做過許多種工作,都做不久,倒是從沒間斷過寫歌唱歌。看到華視裡的新歌徵集節目,便將《盼望著你》寄去,這首歌連續三周成為新歌冠軍。他沒電視機,直到電視臺開始尋找這位冠軍,他才得知消息,平生第一次,去了電視臺錄節目。
他同時也將幾首歌錄成小樣,寄給中廣「中西民歌」節目,主持人正是有「民歌之母」之稱的陶曉清,他自己錄製的效果不好,陶曉清打電話邀請他去電臺錄音。從此,他以民歌手身份出道。1975年6月6日,楊弦、胡德夫與趙樹海,在臺北中山紀念堂舉行「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推出9首用余光中、徐志摩詩歌譜成的歌曲,臺灣民歌運動,自此開始。多年後,一份臺灣高中生的歷史試卷上,還有這樣的題目:「有一張演唱會的海報上寫著『唱自己的歌』,演唱者有王夢麟、吳楚楚、趙樹海……,請問,這場演唱會的主題是什麼?」答案是A,民歌。
蔡琴1996年的專輯《民歌》裡,有一段由她自己寫的文案,也提到了趙樹海,說明了趙樹海在1970年代的地位。那時,蔡琴還在實踐家專讀書,和別的學生一樣,到處追看民歌手們的演唱會,散場了,默默跟在他們身後,「聽不清楚他們談笑些什麼,可是這樣最好!我只是要跟他們走在同一條路上。陳屏把吉他反扛在背上,趙樹海說話指天劃地……,一排歌手的影子長長的斜拖到我榮幸的腳尖上。」1979年,蔡琴參加海山唱片的「民謠風」比賽,一舉成名,再也不用因為踩著他們的影子而感到榮幸了。
1980年,趙樹海推出《惜時》專輯,但此時,民歌運動已經漸漸衰微,臺灣唱片工業開始崛起,民歌時代的歌手,陸續轉型,出國、經商、從政、成為專業人士,繼續留在娛樂業的,也未必都只是唱歌,而開始演電影電視,或者擔任綜藝節目主持。趙樹海也在演過電影《聚散兩依依》和《阿美阿美》之後,於1983年,憑藉一檔中視益智節目《大家一起來》,成功轉型成為電視節目主持人,此後二十年時間,他在華視、中視主持過多檔節目,和鳳飛飛、于美人、陶晶瑩都有過合作。1988年,他憑藉《大家一起來》獲得第23屆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他最成功的作品,其實是小兒子趙又廷。1979年10月,趙樹海出演舞臺劇《楚漢風雲》,扮演劉邦,認識了在律師事務所供職的戴一瑜,訂婚前夕,他為她寫下一首《子夜徘徊》,那首歌,後來成為他的名曲。1984年,趙又廷出世,趙樹海的角色,慢慢從知名藝人變成知名藝人的「趙爸爸」。
他寫過幾本書,其中有童謠,有歌曲集,還有兩本,分別是《聽趙樹海說的書—男女戰爭篇》和《聽趙樹海說的書—父子篇》(港版改名為《你也來當個好爸爸》),一本講述他的兩性相處心得,一本是兩個兒子的成長記事。
許多細節非常有趣。童年的趙又廷,已經是個情種,在女生中的人緣非常好,他的媽媽不放心,告誡他「不可以對每個女孩子都一樣,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得到的回答是「可是不忍心拒絕」。後來再接到約會請求,他用自己的辦法處理了,女孩喊他看電影,他沒拒絕,但是叫了六個朋友一起去,七男一女,看一場電影。
趙樹海並沒計劃讓趙又廷成為藝人,但藝人的基因後來還是發生了作用,趙又廷憑藉蔡嶽勳的《痞子英雄》一舉成名,然後是《艋舺》、《搜索》,《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煩惱隨之而來,有段時間,盛傳他們父子失和,又一段時間,有人認為父親得到演出機會,是向兒子借光,趙又廷和高圓圓的戀情在2012年曝光,又傳說他並不看好他們,他於是發布題為《趙樹海見過懂事的準媳婦高圓圓》的博文,說明自己的態度。
他有新浪博客,博客上的文字非常簡短,多半是人生感悟、育兒心得,以及情感感悟,間或記錄曇花的開放過程,在玻璃杯裡種植的胡蘿蔔如何發芽,偶然也秀廚藝,趙又廷的粉絲,應該會喜歡看這些飯菜,一代型男,就是這樣被餵大的。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一代人青春的消逝,而在電影外,青春在消逝,也在更替,榮光也在起伏和再現,一代一代,就像趙樹海和趙又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