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文水壩是一項集防洪、灌溉、航運、發電為一體的綜合利用工程。水壩南面是一個群山懷抱的人工湖,亞斯文水壩所攔截的河水注入人工湖而形成水庫,人稱亞斯文水庫,又叫納賽爾湖。湖長超過500km,平均寬12km,總而積為65OOkm深度為1210 m,蓄水量為8310m,當時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湖泊。大壩的建設對當時帶來了不少積極意義:
1,防洪抗旱。從1978年開始,亞斯文大壩多次幫助埃及人民避免了洪水和乾旱的損害。在此期間,水庫提供了9×11310m的水以補償尼羅河的缺水,使沿岸人民免受乾旱之苦;與此同時,它還使尼羅河流域和三角洲地區安全地經受住了1964、1975和1988年的特大洪水,保護了沿岸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擴大土地和可耕地面積,提高作物產量。
3,水利水電。亞斯文水壩發電站發出的巨大而廉價的電能,使埃及全國的4 000個村莊都相繼實現了電氣化。
4,改善航運條件,繁榮運輸業、漁業和旅遊業。水庫的形成使極大地減少了大壩下遊河道的泥沙淤積,河道疏竣工作量顯著減小,航運條件明顯改善,也使得埃及與蘇丹之間的水路交通運輸更加便利,發展旅遊業的潛力得到增強。
1,由於河水不再泛濫,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質肥力持續下降以及兩岸逐漸出現了土壤鹽鹼化現象。
2,大壩的修建改變了水庫水質及物理性質,庫區及水庫下遊的尼羅河水水質惡化,以河水為生活水源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
3,河水性質的改變使水生植物及藻類到處蔓延,不僅蒸發掉大量河水,還堵塞河道灌渠等等。
4,庫區部分古蹟淹沒以及造成人口的遷移。大壩對文物和景觀的影響,如埃及努比亞人的部分廟宇,多是由於庫區淹沒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