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11月份以來,海口市已先後發生2起登革熱本地疫情。近日,海口市衛健委發布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登革熱防控工作,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現登革熱疫情的本地暴發流行。
通知稱,11月中旬,海口市報告了今年首例登革熱本地病例;隨後12月初,又發現1起本地登革熱疫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2起疫情之間並無明顯關聯,說明今冬明春,海口市存在登革熱疫情風險。
當前海口市雖已進入12月份,但仍廣泛存在著登革熱流行的傳播媒介;11月份的媒介監測數據顯示,海口市仍有多個監測點位布雷圖指數超過安全值水平(5以下)。通知要求各區、各單位要對疫情防控形勢有清醒認識,在當前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登革熱防控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多病共防的意識,結合海口市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的開展,切實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確保登革熱防控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那麼問題來了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叮咬傳播,海南常見的有埃及伊蚊、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
潛伏期因人而異,一般在感染病毒後的5-8天發病。患者常會出現突發發熱、皮疹和全身疼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出現意識障礙、消化道大出血等。
如果過去2周曾在登革熱流行的國家或地區逗留,或自己生活與活動的社區、街道、甚至城市範圍內有登革熱發生。
當出現突起發熱(有時可達39°C),同時伴有以下症狀之一——明顯疲乏、厭食、噁心等,常伴較劇烈的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關節痛,可伴面部、頸部、胸部潮紅時,應考慮自己有感染登革熱的可能。
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醫,主動向大夫說明自己可能得了登革熱,以儘快得到診治。並採取防蚊隔離,防止進一步擴散。
目前登革熱尚無經審批註冊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說現在還沒法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登革熱。
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措施。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重症病例的早期識別和及時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
登革熱是嚴格的伊蚊媒介傳染病,由病人/隱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徑不斷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播疾病。登革熱病人或隱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後,病毒在伊蚊體內經8-10天的增殖後,就可以通過叮咬傳播給健康人。
我國不是登革熱的流行國家,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後經3-15天的潛伏期便可能發病,但也有部分人不發病(稱為隱性感染者)。
白紋伊蚊多棲息在孳生場所附近,在室外主要棲息在陰暗避風處,如缸、罐、壇的內壁,工地積水的基槽內壁;在室內則傾向於停留在牆上、桌椅和床下、懸掛的衣服上等。
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主要棲息在室內避風陰暗處,如水缸腳、碗櫃背後、臥室床底、牆角、蚊帳等處,懸掛的有汗漬的黑衣服,更受它們喜愛。
預防登革熱,我們能做什麼?
目前最主要的措施是
防蚊和滅蚊
切斷傳染登革熱病毒的源頭
(1)封:水缸等加蓋密封或安裝防蚊裝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2)填:填平窪坑、廢用水塘、水溝、竹洞、樹洞 ;
(5)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廢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
來源:海口融媒體中心綜合海南日報客戶端、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記者:張惠寧
編輯:梁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