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地鋪

2021-03-01 老家羅山

小時候臘月趕喜子,或者過年走親戚,晚上留宿人多睡不下,就會打地鋪。提起打地鋪,年輕的90後00後怕是很少見過。新聞常報導的家長送孩子上大學,晚上在操場打地鋪,這並不是真正的打地鋪。

過去老家辦喜子,除了廚子和個別吹奏的人是專門請的,其他的都是本家的自家人。辦喜子是大事,至少得提前兩天就要開始準備。本家姓的都會趕過來幫忙,少說也有幾十人。很多人是十幾裡山路外的,這麼多人晚上睡覺就是個問題。

過年走親戚也是,大家喜歡集體行動,有時候大人小孩一去就是十來個。那個時候的走親戚,一個地方有好幾個親戚,每家吃一頓,去了怎麼都要留宿一晚,第二天接著走剩下的親戚。

打地鋪這個時候就派上了用場,主人收拾出幾間屋子,清理乾淨。什麼堂屋、側屋都要用上,有時候屋子實在不夠用,剛好牛欄的牛輪到別家空置著,就收拾一下,也作為打地鋪的房間。

從外面的草垛扯來幾捆乾淨的稻草,扯鋪地鋪的稻草也有講究,得從草垛裡面掏著扯。外面的稻草風吹日曬已經有些腐爛,不適合用來鋪地鋪。扯中間的草捆子,扯得不好,容易把整個草垛子扯倒了。

扯來的稻草捆子,扔到收拾好的房間地上,抖開,讓稻草平整鋪開且略帶蓬鬆,找到幾場被子,鋪到稻草上,一個地鋪很快就打好了。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睡地鋪,鬆軟,還有一種好聞的稻草味。當然,有時候睡牛欄的地鋪,也會有一股牛屎味,可這並不影響睡地鋪的心情。

一個地鋪可以擠三四個人,再大點的,七八個人也行,不用擔心滾下去摔下床。睡地鋪的樂趣主要在於可以熱鬧聊天,大家都睡不著,漆黑中睜著眼睛瞪著房頂,七嘴八舌地聊著有趣的事。

家鄉人現在很少打地鋪了,也很少人喜歡在別人家留宿,過年走親戚都成了形式,都有車了,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飯都不太願意挨個吃,更別說留宿,一天可能走完好幾家。

有些做民宿的地方,返璞歸真,旅館也有地鋪,讓大家重溫過去。這種地鋪無論從衛生、舒適度,早就不是過去的地鋪可比,但是睡在上面,卻怎麼也找不回曾經的感覺了。

二三十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睡過家鄉的地鋪,靜下心來,我鼻息中還能感覺到那種淡淡的稻草清香。

您若還沒關注「老家羅山」,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並識別關注我們!

聯繫微信:chenwei197908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