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份經合組織最新報告,在瑞士,在校學子學業成功與否與其家庭社會背景優劣之間的關係,比在很多其他國家體現得更甚。好在,弱勢學生的適應能力反而會更強。
10月23日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具的報告《教育平等:打破社會流動的障礙》(Equity in Education: breaking down barriers to social mobility),揭示了學校與教育體系為各種社會經濟背景的兒童提供平等學習機會的現狀。
該報告基於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5年結果對比,該評估項目被廣泛視為評價各國學校體系的質量、公平與效率的關鍵衡量標準。
經合組織對「弱勢學生」的定義
差異在瑞士,學生的社會經濟地位對PISA 2015中的學生科學成績差異影響為16%,而經合組織平均值為13%。愛沙尼亞和挪威的差異值最低,僅為8%。
就分數來看,對最新PISA科學分數的對比發現,優勢與弱勢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達106分之多,即相當於三年半的學校教育,這遠高於經合組織88分的平均值。
。。。。。。
原文連結:
https://www.swissinfo.ch/chi/swiss/44498204
(更多內容 請點擊下面左下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