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追趕自已鎖定的目標,可這小精靈雖然橫爬,但速度很快,等追近已鑽進洞裡。用小手挖,泥土又硬,因為紅鉗蟹喜歡在硬塗棲息打洞,洞又很深,用木板竹片撬也找不到它的影子。後來看到大一點孩子用一根長長的草繩,一頭打一個圈,放在蟹洞口,自己拿著繩子的另一頭,埋伏下來靜靜等侯,十幾分鐘後紅鉗蟹在洞裡受不住寂寞,試探著爬出來,看它一露頭,就把繩子用力一拉,趁紅鉗蟹一楞的剎那,飛快跑去用小木棍壓住蟹鉗,把它裝進竹筒裡。
我們也回家拿來稻草繩,模仿他們動作,可沒耐心潛伏,不時跑去看究竟,這小傢伙挺機靈,稍有影動就不出來。折騰了老半天,終於看到小傢伙探頭探腦慢慢爬將出來。這時那個激動,緊張簡直無法言喻。仿佛心都跳到嗓子眼,說時遲那時快,捏緊繩頭趕緊用力一拉,趁紅鉗蟹一楞剎那,飛快跑出用原先準備好的小木棍壓住蟹鉗,把它捉住放進竹筒裡,興高採烈地回家。回家用線拴住和小夥伴比賽「紅鉗蟹耕田,紅鉗蟹拉物」等遊戲。
在山靠山在海靠海。家鄉有句順口溜」洞下三岔,打月客進舍」,說的就是洞下,三岔一帶的事。
這些村莊好大一部分人世世代代捕魚為生,而農活忙時都僱用短工,」俗稱」打月工」。那時形容村子裡富裕人家會說用」洋山船發幾對」來。(捕魚叫發洋山)洋山船直接停靠後門道頭。
洋山船進港是村子裡最熱鬧的時候,孩子們興高採烈地跟大人去隊裡分魚,不一會家家戶戶就會飄出魚香。後來長亭港出海口攔起大壩,港裡蓄起水。這裡就再也沒有漲退潮,大捕船就停泊在壩堤外的胡陳港裡。然後漁民們放下」子」(大捕船都配腳墊船,小船,供捕魚撒收網作業用)這時村裡己提早派出勞力,在大堤迎接等候,協同把「子」推過大壩,載上魚品和需要整修的漁具沿長亭港回家。
長亭港蓄淡後,三岔村率先在渡頭建造了除石橋頭外,長亭港上第一座石板橋。告別了世世代代南來北往要擺渡的歷史,極大方便了行人。其後洞下,金家也相繼建橋。這樣長亭港通行船舶能力受到限制,只能行駛二.三噸左右小船了。以航運灌溉多功能的長亭港,逐漸成為保障農田的單一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