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政策,就沒有現在的好日子|黔西縣重新鎮三重堰社區四組張啟明

2021-02-07 天眼新聞

我叫張啟明,今年53歲,是黔西縣重新鎮三重堰社區四組人,家中有妻子李洪群,兒子張毅,雙胞胎女兒張婷和張琳。

我於1993年與妻子李洪群結婚,第二年生下兒子張毅,因父母年邁且體弱多病,經常要到醫院抓藥,家中經濟頗為拮据。1995年父母雙雙去世,留下一筆債務,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1998年,女兒張婷、張琳出生,本來我們家就人多地少,每年都栽烤菸,但收成都極為有限,三個孩子的書學費壓得我們直不起腰。2014年7月,兒子張毅考取廣東工業大學,2016年7月,張婷考取哈爾濱醫科大學,張琳考取吉林農業大學,期間,除了每年都要去貸款繳學費,平時的生活費都要向親戚朋友去借。這事讓村委知道後,便把我家列為精準扶貧戶,給了我家38000元的危改款,我又想辦法去借了一些,把房子修了起來。同時,政策對我家三個兒女都進行教育資助,讓我去學習烤菸栽培和烘烤技術,把社區流轉的土地拿給我栽烤菸,還讓我擔任社區護林員。家中餵了兩頭牛,五頭豬,其中有兩頭母豬,一年有四窩豬崽來買,收入還不錯,去年我還把家中的房子貼了外牆磚。2018年,兒子從廣東工業大學畢業,現在廣東東莞一家企業上班。2020年,雙胞胎女兒畢業,張婷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張琳在貴州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一路走來,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幫助,不知道三個兒女能不能順利讀完大學,至於研究生,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沒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就沒有現在的好日子!

張啟明家住房

通訊員 江志躍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翟培聲

編輯 聶婧文

編審 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提醒大夥:「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做何解釋?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做何解釋?
  • 黔西縣雨朵鎮:網絡直播引客來 歡樂採摘八月瓜
    近來,每天上午10點整,黔西縣雨朵鎮龍場村村民就開始網上直播銷售當地的八月瓜。
  • 趣味十足樂翻天,快來看看好日子社區第二屆全民運動會精彩瞬間~
    為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進一步帶動和促進全民健身活動開展,豐富居民文化物質生活,引導廣大群眾增強體育健身意識,促進鄰裡交流和互動。5月25日,好日子社區第二屆全民運動會正式開賽。本次活動由好日子社區黨委主辦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建築工程學院黨總支協辦光與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承辦雖然運動會的開幕經歷了2次小雨的波折,但仍然吸引了社區百餘名居民熱情參與。
  • 聖城街道城市社區「老舊小區微治理」工作側記
    為解決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陳舊等難題,聖城街道城市社區專門成立了老舊小區整治組,針對供暖、亮化、「四亂四清」等群眾的煩心事、糟心事進行「微治理」。全福元社區利用市綜合治理平臺「網格e通」APP向上提報該問題事件,在市級領導的調度下,市住建局、聖城街道城市社區聯合市住建局、市政公司分工包靠配合,重新打通該小區對外排汙管網、完成管道清淤、更換蓋板、規範圍牆排雨孔等,一舉解決困擾小區多年的民生老大難。
  • 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1949——201970年從解放到過上好日子巴東鄉村生活經歷了巨變 住房變了樣交通變了樣通信變了樣生活變了樣…… 村民心懷感恩感謝70年黨的好政策脫貧攻堅的全面展開年過七旬的老人,回望70年來祖國的變化,露出會心的微笑,坐在安置房前,有一句話不停在嘴邊說,「國家政策好啊,一把年紀還能住上新房,好啊」……70年來的生活變化荷包越來越鼓家門口務工、扶貧產業發展取代外出打工家人團聚奔小康依靠扶貧政策,馬天喜著手發展養殖業,240頭山羊,夫妻倆勤勤懇懇,走出自己的致富路
  • 威遠新場鎮遭受冰雹襲擊 莊稼損失近30萬元
    10月5日早上,內江市威遠縣新場鎮上遊村8組的組長李雙其,跨出大門看到大片大片菜秧鋪在地裡,嘆氣道:「這場冰雹把我們整得慘喲,全組價值十來萬的菜秧轉眼間全沒用了。」大個的有李子大,最小的也有小指頭大小,只是不一會就化了。」菜秧被打壞 損失30萬 記者在村子裡轉了一圈,凡蓋小青瓦的房子都不同程度被打爛了瓦,有的玻鋼瓦吹爛了,有的水泥瓦被掀翻。據了解,該組家家戶戶都育菜秧賣,20多畝菜秧全被打壞在地裡。紅苕葉基本只看到杆立著,葉全打掉在了地裡。芋子葉則成了只剩下骨架的「雨傘」。
  • 廠窖鎮:防汛一線有群「固執」的奶奶
    「老倌子,你在醫院好好聽醫生和護士的話,我先回組上防汛去了,中午再回來給你做飯吃。」72歲的聶鳳美奶奶是廠窖鎮汀浹洲村一組的村民,今天已經是她第11次參與村裡組織的查險找險。一個月前老伴因車禍住院,她便一直在醫院照顧丈夫。7月3日廠窖鎮東線達到警戒水位後,村裡號召大家上堤防汛,一邊是受傷住院需要照顧的丈夫,一邊是汛情緊急需要守護的大堤,她毫不猶豫地響應村裡號召,上堤防汛。
  • 涇源縣:鄉村大喇叭傳播好聲音
    走進涇源縣各鄉、鎮、村(社區),清晰洪亮的車載大喇叭廣播聲聲入耳,穿街過巷流動傳播黨的惠民政策,普及疫情防控、移風易俗、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等知識,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由於播放內容通俗易懂,深受幹部群眾喜愛。
  • 維克森林大學開展一系列論壇以重新審視社會與社區價值
    維克森林大學一直以來都非常推崇言論自由並鼓勵開放、直接的對話,有思想、有挑戰性的交談,以及比上述幾項更重要的個體之間的相互尊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最近召集了各界有思想的領袖們來探討在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多樣化、兩極化、全球化和虛擬的社會中如何生活的問題。「重新審視社會與社區價值論壇」(10月19-21日)討論了關於言論自由和安全空間,「年輕無證移民暫緩遣返」移民政策,自由新聞與假新聞,體育、種族與政治等問題。會議參與者們也探索了「社區大學」—也就是大學與他們周邊社區之間的關係。
  • 涉及城區、縣城及多個鎮!
    是煙花爆竹燃放「禁區」綿陽城區相鄰的6個鎮也新納入禁燃禁放區域!具體有哪些?趕快往下看綿陽城區二環以內以及青義鎮、龍門鎮、新皂鎮、吳家鎮、楊家鎮高新區普明街道、永興鎮全域磨家鎮茅針寺村、觀音堂村、飛雲社區,科創園區
  • 開心一笑:今天是我結婚的好日子,大學玩的好的兄弟一個都沒有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1、今天沒事和朋友在街上閒逛看到一女的開法拉利。然後朋友說:「追她的人一定有錢。」等到她在等紅燈的時候看到她的臉。和朋友一致認為這車是她自己掙錢買的。‍‍‍‍
  • 創文督查組督查澄波、小西社區網格化工作
    11月3日,創文督查組工作人員到澄波、小西社區對社區內的網格工作、志願者在崗履職情況及各網格區內存在問題進行督查。
  • 鄭永年:現在政府需要重新考慮「家」的問題了
    一個人拋棄了傳統文化,你就像浮萍一樣,就沒有根了。轉型得好,傳統文化的創造性還是可以延續下去,並且可以發揚光大。轉型不好,要在歷史上看,很多文明就消失了。  所以我們比較擔心現在很多的城市都是千篇一律,很難找得到歷史的痕跡。  我從中國農村來,我在歐洲生活過。歐洲人跟中國人對農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看法。
  • 大嶺山鎮部署東引運河樟村斷面水質達標決戰督導工作
    鎮委書記張拔海,鎮委副書記、鎮長黃德洪等鎮部分領導班子成員,東引運河樟村斷面水質達標決戰督導組成員,大嶺山鎮河長制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東引運河指揮部成員單位以及各村(社區)書記,主任,分管水汙染治理的幹部參加會議。 會議通報了大嶺山水汙染治理工作情況,並對下階段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大嶺山鎮生態環境分局、楊屋村、大塘村相關負責人對水汙染治理工作分別作了表態發言。
  • 紙房鎮思源社區貧困戶匯聚愛心抗疫情
    近日,紙房鎮思源社區黨支部發出《抗擊疫情捐款倡議書》,社區居民積極響應、踴躍捐款,涓涓愛心匯聚成一股股暖流,在社區流淌開來。思源社區是紙房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05戶2048人,黨員20人。連日來,社區幹部不斷收到貧困戶的捐款,每筆捐款都凝聚了貧困戶知黨恩、感黨恩的深厚情義。
  • 馬跡塘鎮天府廟社區:小網格,大作用!
    「網格長,金馬路這裡有一顆桂花樹被大風吹倒了,請你向鎮政府反映」,天府廟社區網格員王軍在網格群裡說。
  • 蒲場:蒲場 四字「訣」 打造產業強鎮
    我鎮積極探索研究,兼顧各村特色,打造產業集群,推動差異化協調發展。蔬菜種植以蒲場社區、大溪村、儒溪村為核心,重點打造有蒲場壩區、板倉壩、豐原「綠色稻+」基地三個蔬菜種植示範區。黃金茶產業以大溪村、大橋村、宜安社區為核心,建設有大溪生態黃金茶種植基地、大橋黃金茶種植基地、芸清湘茶園、博雅農旅一體化茶園等黃金茶種植基地。技術團隊引領。成立蒲場鎮產業技術專班,堅持點面結合的指導方式。
  • 六華鎮「鎮、村、組」三級聯動 合力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實戰演練
    為全面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綜合檢驗鎮、村、組三級應急處置能力,提升隊伍聯合撲救水平和滅火作戰能力。12月17日,六華鎮開展「鎮、村、組」三級聯動響應處置森林草原火情應急實戰演練。縣委常委、縣人武部長周超到現場觀摩演練。
  • 三林懿德社區開通社區巴士,非法營運銷聲匿跡!
    新區交警、區運管、浦東公交及相關鎮政府等部門採取疏堵結合、增添社區穿梭巴士等措施的效果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