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頭鴉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是雀形目眾多球形小鳥之一。它們的體長只有13釐米,聽上去不短,但是它們的尾羽佔了體長的一半呢!因此棕頭鴉雀們看上去就像是一隻小球長著長尾羽——也因球形身材和顏色於民間得名「驢糞球兒」。棕頭鴉雀很常見,不怎麼怕人,還經常跳出來好奇地看著你。經常幾十隻成群嘰嘰喳喳熱熱鬧鬧得讓你想忽視都不成。
集群的棕頭鴉雀,北京野鴨湖。攝影:紅嘴藍鵲
棕頭鴉雀是鴉雀科的成員之一,也是鴉雀科裡最常見、分布最廣泛的一種。鴉雀科很小,在全世界只有20種左右,都叫XX鴉雀,英文名也是XX Parrotbill,充分描述了它們堅實略帶尖鉤的小喙(據說咬人不鬆口,很疼)。
鴉雀科裡有棕頭鴉雀這麼小的,也有長達18cm的中球,比如灰頭鴉雀(P. gularis)、點胸鴉雀(P. guttaticollis)。另外還有個別巨大的鴉雀球近30cm,說的就是紅嘴鴉雀(Conostoma aemodium),英文名Great Parrotbill也顯出它的大,紅嘴鴉雀長得一點兒都不像雅雀,反而像噪鶥,說好的小球呢摔!
這些鴉雀們主要分布在中國中部、南方至東南亞。四川到雲南的鴉雀種類較多,且有不少是中國特有種。而從南到北都能看見的,就是棕頭鴉雀啦。
灰頭鴉雀。圖片:orientalbirdimages.org
點胸鴉雀。圖片:flickr
紅嘴鴉雀。圖片:orientalbirdimages.org
山噪鶥,噪鶥裡最常見的一種。圖片:orientalbirdimages.org
棕頭鴉雀是鴉雀科中羽色比較單調的種類,全身大致為褐色,不過頭部和兩翼是相對鮮豔的棕紅色,顯得頭特別圓、翅膀特別短小。
棕頭鴉雀廣泛分布於中國的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在這些地方多半都很常見,尤其在北方;在國外僅見於朝鮮半島和俄羅斯東南部。棕頭鴉雀一般不遷徙,僅做短距離遷移。它們有集群習性,在冬季常聚集成數十隻甚至數百隻的大群,也就是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吵吵嚷嚷的一群棕頭鴉雀。平時常能在城裡(比如北京植物園)和城外郊區(在北京,每次去了必見到成群的棕頭鴉雀的地方就是延慶野鴨湖了)的灌叢、葦叢裡見到三五十隻成群的棕頭鴉雀,一隻接一隻或者三五隻一起快速飛過,邊飛邊叫,不飛的時候也叫,典型的叫聲是降調的「biu-biu-biu-",和類似麻雀的嘰嘰喳喳,很是活潑有趣。我還特地用奧杜邦鳥哨(AudubonBird Call)模擬過它們的叫聲,引來了它們的好奇圍觀(儘管平時它們也充滿了好奇心,所以才容易見到)。
棕頭鴉雀。攝影:鷹之舞
棕頭鴉雀主要在灌叢裡及其附近的地面活動,以便取食小型節肢動物和植物種子等。它們的巢也因此建在灌叢裡,有時還會非常貼近地面。由於棕頭鴉雀的個兒頭實在太小而且羽色也不鮮豔,因此如果它們躲進灌叢裡就不容易直接看到,幸好它們並不安分,經常蹦來蹦去飛來飛去且還很喜歡叫,就仿佛告訴你「我們在這兒!我們在這兒!」,這讓觀鳥者很容易發現它們的身影。
爬上爬下的棕頭鴉雀。攝影:鷹之舞
每年繁殖後期都能見到棕頭鴉雀寶寶混在成年群裡。這些羽色已經接近成鳥的小鳥非常容易分辨:你只要看有些尾羽明顯短於正常長度,那十有八九就是寶寶了(當然也不能排除有那麼幾隻成鳥在換羽)。尾羽如此短,使得它們更像一個個小鳥球——不過很快,它們就能和父母們飛得一樣好,並且一樣吵了。
北京野鴨湖的棕頭鴉雀寶寶,尾羽還沒長好,非常短。攝影:鷹之舞
根據上圖我還畫過一張自己非常喜歡的水彩棕頭鴉雀寶寶:
水彩棕頭鴉雀寶寶(局部)。作者:鷹之舞
另外,你們知道嗎?棕頭鴉雀的蛋是天藍色的!
文須雀科 文須雀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