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最新報導稱,當地時間22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海地問題視頻公開會上,我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大使就點名批評了拉美國家——海地,措辭較為嚴厲地稱海地安全形勢惡化,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社會困境相互疊加,暴力犯罪和社會動蕩相互交織,普通民眾不僅苦不堪言,也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另外,耿爽還補充道,近30年來,聯合國安理會為了幫助海地擺脫危機投入巨大,僅各種支助組織的投入費用就超過了80億美元。可令人痛心的是,聯合國的所有投入並未得到珍惜和善用,反而是被浪費掉了。
同時在當天的視頻公開會上,除我國副代表耿爽大使發言批評外,美國新任常駐代表傑弗裡·德勞倫提斯和法國代表納塔莉,還當著與會的海地現任總統莫伊茲的面,直指海地目前所存在的選舉公平,以及安全和尊重人權等問題。
中美法三國同時點名批評一國,這種情況出現的頻率可謂極低,那麼海地為何會惹得聯合國安理會對其意見頗深呢?目前的海地,在聯合國近30年的重點扶持下,依然是西半球最窮國家,人均GDP僅800多美元,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如一些獨立較晚的非洲國家。相對的,與海地同屬於一座島上的鄰國多米尼加共和國,在外界幫助和自身努力下,人均GDP已經上漲至7000多美元,是海地的近10倍水平。
海地不僅是拉美地區第一個獨立的國家,還躲過了2次讓世界多數財富化為烏有的世界大戰。按理說至少也應該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就如拉美其他國家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多米尼加等國一般,但現實卻是恰恰相反。
一方面,政治動蕩。雖然海地是拉美地區第一個獨立國家,但其後的幾百年裡,該國政局一直在快速變換,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錯失了工業革命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美國的入侵和經濟剝削,美軍曾在一戰時期和1994年公然入侵並控制海地,藉此機會美國大量傾銷商品,導致海地薄弱的工業製造業瞬間瓦解,賴以為支柱的農業也摧殘殆盡,至今海地的工業依舊於無,農業也為恢復到以前的水準。
最後就是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人口危機的出現,海地面積僅為2.78萬平方公裡,卻有超過1200萬人,人口極其密集,而海地又缺乏產業吸納就業人口,最終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釀成社會危機,最終反饋到社會穩定上。
就如耿爽大使所言,安理會必須汲取教訓、立足現實,全面評估形勢發展,避免無休無止的無效投入。俗話說得好「好鋼用到刀刃上」,聯合國每年的預算也很有限,而世界還有很多國家需要幫助,與其重金扶持一個「扶不上」的國家,還不如考慮如何更好的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