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自駕環球正好過去了100天,我們行車來到了此次自駕環球的第14國 — 匈牙利🇭🇺
一早我們從羅馬尼亞出發,一路高速來到了邊境口岸,但是過關過程十分出乎我的意料。本以為從羅馬尼亞這樣的非申根國進入申地區應該會遇到比較嚴格的檢查,但是沒想到在這裡過關出入境就如同國內過高速收費站一般簡單,把護照收去蓋章就放行了,行李查都沒查。
羅馬尼亞的出境章和匈牙利的入境章還是同時蓋的,節約了很多時間(一般出入境,出境國和入境國雙方都有自己的口岸,需要蓋2次章)傍晚我們到達了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一進入城區就能感受到道路異常的擁堵,這是我們進入歐洲以來最堵的一個城市,竟然比雅典還要堵..幾公裡的路需要開半個鐘
我們行車來到塞切尼鏈橋上,塞切尼鏈橋是布達佩斯城的象徵,這座橋的設計者花費了畢生心血設計了這座橋。1820年12月,匈牙利貴族、年輕的輕騎兵軍官伊斯特萬·塞切尼伯爵忽然得到父親在維也納病危的消息,遂準備立即出發去看望父親,可是多瑙河上的浮冰擋住了去路。無論他怎麼著急,也無法過去。等到浮冰融化,浮橋可以使用,伯爵終於渡過多瑙河趕赴維也納的時候,父親已經去世了,他最終未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於是,憤怒而遺憾的伯爵決心要在多瑙河上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橋梁。
賽切尼發誓:「如果有誰能在布達和佩斯之間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橋梁,我將捐獻出全年的薪水!」塞切尼不但把誓言寫入日記,並且付諸行動。他捐獻出自己的全年薪水作為建橋基金,並組建成立了匈牙利科學院,開始著手造橋的準備工作。
1849年6月,由威廉·克拉克和阿達姆·克拉克兄弟倆共同設計修建的一座永久性橋梁,經過了十年的建造,終於建成了。這座橋是當時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橋。而此橋在二戰時被德軍炸毀,如今的橋是後來重建的
關於塞切尼鏈橋一對獅子橋墩還有這樣的一段故事。據說,這對獅子雕塑被安置到鏈橋兩端後被發現獅子口中並沒有舌頭,雕刻家因為眾人的譏笑而羞愧難當,最後跳入多瑙河自盡。其實,獅子口中是有舌頭的,只是不太容易被看見。
上圖為在塞切尼鏈橋上拍攝的城堡山。城堡山始建於13 世紀,來自烏拉爾山的馬扎爾族人經過幾百年的遊牧遷移,終於在公元896 年定居在匈牙利這塊土地上。最初的王宮本來建在布達佩斯以北險峻的維舍格拉德的高山頂上。韃靼人入侵之亂結束以後,國王貝拉四世於1247 年決定在城堡山修建城堡。
入夜的布達佩斯是金黃色的。
驅車來到漁人堡,漁人堡建於1905年,最早這裡曾是個魚市,後來漁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修建了此堡,作為防禦之用。
漁人堡兼具了新哥德式和新羅曼風格,是俯瞰布達佩斯城的極佳的觀景臺
布達佩斯曾經是奧匈帝國的雙都之一,而另一個首都是維也納。
曾經的奧匈帝國是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世界範圍內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所以作為首都之一的布達佩斯在當時修建得也是極度的富麗堂皇。但如今的匈牙利顯得國小而力微。
我們接著驅車來到了國會大廈前,夜晚的國會大廈在燈光的照耀極度奢華,第一眼看到國會大廈就被它震撼到了。
第二天我們再次驅車來到國會大廈,只為一睹其白天的風採。匈牙利國會大廈是歐洲大陸最大的國會大廈,沒有之一。
匈牙利在二戰時加入了德國這一方,二戰後期在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這些國家紛紛「倒戈」之時,匈牙利依然堅定地站在了德國這一方,布達佩斯也因此成為了蘇聯在歐洲最難啃的城市之一,當時布達佩斯血流成河,城內平民幾乎都死於戰爭。
匈牙利在二戰後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中的一員,東歐巨變後社會性質由社會主義轉變為了資本主義,加入北約、加入歐盟,自此全面倒向了西方。雖然匈牙利近年來經濟不斷發展,但當年奧匈帝國的榮光已經不在。
點擊下方喜歡作者即可對我進行文章讚賞、旅途贊助
「自駕環球旅途不易,賣文換油,感謝贊助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