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接受「瓦薩」號戰艦沉沒的教訓。戰艦的目的就是為了作戰,任何裝飾都是多餘的。
作者 | 魯勇(華為高級副總裁)
來源 | 藍血研究
近日,參觀了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瓦薩沉船博物館。粗看介紹後,便欣賞著這艘長69米、主桅杆高52米、即使現在看起來也仍然輝煌無比的戰艦,想像著300多年前的她在萬眾期待中盛裝出海和她短暫的航程生命,讓人不禁唏噓不已。
(瓦薩號博物館)
瓦薩是一艘古戰船之名,它是奉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於 1625年開始建造的。在瓦薩號的骨架已經安裝好時,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無視造船師的意見,一意孤行,下令增加戰艦的長度,經驗豐富的主造船師亨裡克·哈伯特倍感無奈,只得奉命行事。1627年,亨裡克病逝,他的助手、沒有太多經驗的海因·雅各布森接替他主持建造。而此時,國王得知了丹麥建成雙層炮艦的消息,於是他又決定,為原計劃修建單層炮艦的瓦薩號增加一個槍械甲板,把它改建成「雙層」炮艦,打造當時裝備最齊全、武裝程度最高的戰船。事實上,基於原來設計的橫梁和壓艙物來說,這些裝備顯得過高過長了,但國王的命令沒人敢違抗。在對戰艦的穩定性測試中,瓦薩號發生了危險的搖動,對這個預警信號,海因·雅各布森視而不見。
1628年8月10日,瓦薩號在萬眾矚目中揚帆起航,但在航行了不到1海裡後遇上大風浪開始側傾,又因船身過重而加速沉沒。凝聚著瑞典王國無限期盼的心血之作以首航僅僅10多分鐘便沉沒而成絕唱。
(船首)
我一方面為瓦薩號悲劇命運的起因而扼腕嘆息,另一方面,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公司在不斷發展壯大過程中,各級主管中不斷滲透傳播的「唯上」風氣,這種風氣導致了很多不同級別的幹部自以為是,個別甚至萌生出了「驕嬌」 二氣。
看看我們的喜報吧,總是把公司的高層、各級主管(相關不相關都包括)羅列在最前面,洋洋灑灑一堆領導,生怕把哪個漏了怕引起想法。這似乎已是不成文的規矩,而實際負責搶單、實施、交付的眾多兄弟們,名字淹沒於喜報的某個角落,甚至找尋不見。其實,對於公司的高層主管來說,這些表揚和榮譽對他們來說並不見得就那麼重要,而我們一線的兄弟們,可能更希望得到這種認可,哪怕只是提及他的名字,表彰一下他們的付出。我們的內部文件在下發時,也經常看到XX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誰誰指出,最後要求「相關部門、有關方面」落實云云,這種層層批示、自上而下的作風是不是真的能給我們的業務帶來促進,能不能改改呢?
我們有很多主管特別喜歡動不動就大會小會,「部署、指揮」,「運籌帷幄」,而下屬就「心甘情願」地配合著「領旨受命」,有多少落到了實處是值得打個問號的。其實我個人覺得,如非必要,把有些會議的時間節省下來去見客戶,傾聽他們的聲音比閉門造車更有意義。當我們的員工獲取了一些項目細節回來匯報時,如果主管不能夠察納雅言,善於傾聽,一味地憑藉以往的經驗來判斷當下的情形,這個時候所作出的選擇與當責就未必是最佳了。而員工出於保護自己、擔心批評受責,甚至於在知道了領導、主管做了錯的決策時,也未必會跳出來表示反對,因為做錯了反正是你決策的,我不需要承擔責任。
瓦薩號就是一個類似的例證。如果當時的幾任造船師、船長哪怕有一人能夠堅定地站出來,告知國王決策的弊端,不具備可行性的話,這樣的悲劇完全有避免發生的可能。出現一個亨裡克、一個這樣的主管或員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唯上」、不當責的風氣會傳播會感染,長此以往,一旦蔓延成風,想想這種後果真的是不寒而慄。當初通信業那些百年老店,從業界翹楚到大廈將傾就在轉瞬之間。公司每次進行組織變革,是為了適應和支撐業務規模和業務結構的變化,是形勢逼人,不得不變。公司倡導的這種變革是「自下而上」,而這個過程中,就一定會帶來很多的新變化、新命題,如果我們還是用老一套的方法,用「自上而下」,機關「教育」一線的思路,基層的員工們為了和公司「保持高度一致」,一方面隱藏一線的實際業務需求,另一方面也不願意吐露自己的心聲,而向領導「看齊」,這時候我們就聽不到真實的聲音了。而這種聲音,可能更多時候不一定悅耳,越是這樣,我們才應該去了解產生的原因,思考改進的方法。否則,像馬電事件裡所說的,很多東西我要從客戶的嘴裡才知道,我們自己的人卻在拼命捂蓋子。我調到歐洲,從許多本地員工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平等和獨立思考的精神。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是中華文明開出的一朵奇葩,但之後諸多王朝為了便於統治實施的「言論控制」,使得獨立思考的思想火花被遏抑;而中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讓思想自由開始萌芽,並在各領域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也許這和整個歐洲能夠誕生這麼多強大的國家是密切相關的。在人格上的平等和獨立思考,在日常工作中會表現為不盲從、有創見、不唯上。他們並不會認為,你的職務高,你的見解就一定比我深刻、獨到。凡事都會經過自己的一番思考、辨別,有時還會對業務流程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創新思想,這才是真正成熟的體現。獨立思考,並不僅僅是員工和下屬的責任,主管也應該從自身的修煉上下功夫,本身要有容人之量,敢於接受不同的聲音,而不是成天喜歡接受一些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的匯報。古人說,智勇多困於所溺,禍患常積於忽微,這種風氣在很多區域、部門都已經出現了端倪。防微杜漸,抑制其擴散,我們才能走得理性而平實,穩健而踏實。「瓦薩號」戰船(The 『Vasa』),是以瑞典瓦薩王朝(1523-1654)創始人 Gustavus Vasa 的姓氏命名的。Gustavus Vasa(1496-1560)曾領導了反對丹麥統治的暴動,1523年出任國王,使瑞典成了一個獨立、統一、富強的國家。「瓦薩」號戰艦是由瑞典國王阿道夫.古斯塔夫(Gustavus Ⅱ Adolphus)下令於1625年開始建造的一艘3桅戰艦,長69.00米,寬11.70米,吃水4.80米,排水量1210噸,帆面積1275平方米,艦上有133名船員、300名士兵,有二層炮甲板,裝備64門炮,屬三級在線軍艦。1628年8月10日,處女航時沉沒於斯德哥爾摩港內。1956年找到該艦沉沒地點,瓦薩號在1961年被打撈出來,1990年之後被放置在博物館進行展出,每年吸引超過100萬名遊客前來參觀。版權聲明:文章來源公眾號「藍血研究」。本微信號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如果您認為此文涉及侵權或標註與事實不符,請告知我們。
- 合作聯繫方式 -
郵箱:guor@daonong.com
手機:18611590517
座機:010-62766066 轉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