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棟光彩熠熠的皇冠,戴在紅磚建築上,臥在港口邊,向著世界閃耀著過分美麗的模樣,任誰都不好意思在她面前大肆批評,只能專注在她耀眼的光環,然後深深醉入幻想的音樂之中。
由瑞士設計公司Herzog & de Meuron設計,漢堡市政府出資改建的「The Elbphilharmonie」易北音樂廳,最初的計劃是在2010年完工,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猶如肥皂劇裡的拉鋸戰。
預算一再翻再翻(由3.48億歐元到5.72億歐元再到8.65億歐元,成為世界在建建築中最昂貴的一座),工期一拖再拖,技術困難,停工,建設團隊重組(2013年春)……不難猜想,如此困境,只能因為項目各方都遭遇了超出意外的難題。
2015年1月,當所有漢堡人都習慣了作為建設工地的易北愛樂音樂廳的時候,官方消息傳來,它將於2016年完工、2017年1月11日正式向公眾開放——經過近10年的建設工期,這座花費了漢堡納稅人7.89億歐元(政府投入份額)+7000萬歐元(民間集資,用於建設與營運)的建築,終於可以開門迎客了。
外觀高110公尺的玻璃乳白色外觀,比底部原本的紅磚屋還要巨大,引來正反兩極的批評,有人驚豔於新舊融合的當代建築之美,也有人批評新建築猶如外星人降落地球般的突兀。
無論輿論走向如何,The Elbphilharmonie已經成為漢堡地區最耀眼的地標。它不僅是目前歐洲最大的開發項目,更號稱是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廳。
除了1100塊玻璃構成的閃耀玻璃外牆以及歷久彌新的紅磚建築,在新舊建築體之間,留有
廣場夾層做為觀景臺與交誼廳,能夠從上一窺港灣景致,在腳踏老舊歷史的地面上,仰望嶄新建築的新生。
音樂廳內部牆面建材和造型,也因應音樂廳的需求,經由大量的研究與開發,最後使用高密度石膏纖維板,塑造成半圓洞狀凹槽,讓聲波不被定向和分散,室內整體的幾何結構以及牆壁和天花板的接縫等,都經過縝密的計算,為達最好的聲學效果。
這棟令人頗具爭議性的美麗建築在2016年底終於完工,並於2017年1月宣布對大眾開放。內含3間音樂演奏廳,各可容納2100、500、150位聽眾,以及一家五星級飯店和45間私人公寓。
北德廣播交響樂團也將常駐易北愛樂音樂廳,成為該廳的藝術大使,樂團因此更名為「NDR Elbphilharmonie Orchestra」。
這座德國漢堡Hafencity港口上的「玻璃皇冠」建築,不僅是召喚船隻的燈塔,同時因為它,漢堡也將成為一個音樂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