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這個行業算得上是現如今社會當中必不可少的。
計程車行業雖然在大陸形成的比較晚,但在香港卻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
曾經1968年開始,紅色外皮的豐田計程車,逐漸壟斷了香港的計程車行業,所以一些朋友去香港旅遊的時候看到的計程車都是豐田皇冠。
而在香港的計程車行業當中也是分檔次的,檔次也是用顏色來分辨,比如紅色以及綠色和藍色,其中紅色的檔次最高,是可以被批准在市區中行駛的,而綠色只能在新界行駛,藍色的話只能在大嶼山島行駛。
其中,不同車輛收費的標準自然也就不同。紅色是最高的,兩公裡起步價在20港幣,若是帶著行李的話,每一件需要增加五元港幣。
雖然,從價格方面來講好像和內地差不了多少,可香港計程車遠遠比內地的計程車要值錢,因為車牌的發放標準相當嚴格,甚至已經有長達16年的時間沒再發放過計程車的牌照。所以說計程車行業的競爭是很大的。
總體的計程車數量才一萬八多一點,價格自然相當昂貴,其中紅色的計程車車牌價格更是天價,價格為700萬港幣,綠色的則是500萬港幣。
在香港,計程車車牌其實是可以轉讓以及競拍的,並且持有者是可以擁有永久的經營權限的。所以說,在香港計程車車牌的作用已經不再僅限於掛牌載人,而是已然成了投資產品。
那麼,既然香港計程車車牌的價值這麼高的話,為什麼還有不少的計程車師父呢?原因就是這些司機僅僅是司機而已,車牌不屬於他們,而是屬於投資者。
香港計程車車牌如此昂貴,所以對於計程車師父來講,最昂貴的還是時間,他們通常都會在自己的方向盤上面裝好多手機,最多的能裝九部到十部。每一部手機都用來做不同的事情,時間對他們來講是無比昂貴的。
所以,新能源汽車在香港銷量並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需要很長時間來對車輛進行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