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過去10年,朱一龍的演藝生涯其實還帶著些「生不逢時」的意味——國民度頗高的中年演員霸屏時,他尚年輕缺乏底蘊;待他成長起來後,觀眾群體的審美又開始偏向年輕鮮肉。
然而正是因為與時代流行主線完美錯開,讓他習慣了一種「慢節奏」的發展,對於10年沉寂,也能始終保持一顆相對平和的心。
「我沒有覺得等待的10年特別難熬,也沒覺得時間太漫長,而是太快了,還沒有準備好,真的。」
厚積薄發的經歷,他從大學時候就開始體會了。
因為老師的一句「要將自己變得豐滿,才能適應拍戲節奏」,在北京電影學院念書的四年裡,他就一直專心地聽課,勤勤懇懇做一名好學生。
偶爾幾次應付了老師的作業,朱一龍連自己心裡這道坎都過不去,「那種明知道整個作品編排得不好,然後還要演十幾分鐘,所有人都看著你,挺難受的。」
這樣模範生的做派也延續到了畢業之後。
2009年,在同學們畢業後紛紛籤約演藝公司做演員時,朱一龍卻拍起了小成本的數字電影。他的作品作為《王剛講故事》的輔助內容,片段化地在電視臺播出。同宿舍導演系的哥們兒都覺得納悶兒,「因為我在班上成績不錯,他們也覺得我自身條件不錯,以後可能要做明星什麼的,怎麼能去拍這個?」
但朱一龍的想法就很單純,慢慢來嘛,「至少人家還給了你一個機會能一直拍戲,對吧?」
不急功近利,也註定了他的演藝之路會「慢熱」無比。
成名前的朱一龍演過很多既辛苦又難得名利的角色——《邊城浪子》裡,他演魔教弟子,每日在風沙中拍戲,六月的正午被埋進沙堆↓↓
《大明嬪妃》裡,他演權貴君王,花大量時間練習動作戲,為了一個馬背上的動作騎到全身酸痛↓↓
《獵野人》裡,他甚至演了一個毛猴,雜亂的棕色毛髮,面部被塗得黝黑,用這樣顛覆的造型演繹野人的暴戾和柔情↓↓
不管題材、角色如何,只要有機會,他都會投以百分百的專注。就像是學生時代勤勉刷題的同學,可能稍顯「笨拙」,但為他日後的演藝路準備了最充足的「養分」。
據不完全統計,在入行的近十年時間裡,朱一龍先後參與了21部電視劇和37部電影的拍攝。
眼看著小師姐楊冪大紅大紫,同班同學兼死黨翟天臨也人氣飆升,朱一龍依舊不緊不慢地用十年磨一劍。
幸運的是,當劍出鞘時,一切剛剛好。
《鎮魂》的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部由都市靈異耽美網文改編的網劇,讓他收穫了「百變朱一龍」的稱號。劇中,朱一龍一人分飾三角,擁有盛世美顏的沈美人是他↓↓
冷峻威嚴的黑袍使者是他↓↓
可愛又迷人的終極反派角色鬼面也是他↓↓
一時間,網絡上掀起「鎮魂風暴」,「鎮魂女孩」以破竹之勢將朱一龍從「無名演員」送上流量之巔。
藉助這陣風,朱一龍乘風而上,繼續推出熱劇《知否》。養尊處優的貴公子齊衡身上,到處是朱一龍的影子,文質翩翩,一眼萬年,再次成為眾人眼中的「白月光」。
就這樣,在三十而立之年,朱一龍成了那個夏天最火爆的男明星。
他沒有停歇:今年5月,新劇《我的真朋友》開播,好評如潮;《盜墓筆記:重啟》殺青,獨挑大料,蓄勢待發……
「慢蟄伏」之後終於迎來「快成長」。不急於擁抱流量,他只想把每個角色演好,用10年時間慢熱緩行,步伐始終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