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恨他們亦是中國人,打不是,不打也不是!」
「香港屬於中國,這是世界公認的!」
「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香港自6月份以來,一共有420人被捕,139名警員受傷。
這420人為什麼被捕?
因為他們汙染國徽、扔國旗、破壞公共設施、辱罵攻擊孕婦、圍堵老人、向警察投擲汽油彈、非法拘禁與毆打內地遊客……這些惡行讓我們怒斥其為廢青。
這些廢青根本就沒意識到,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反社會行為,一種故意或非故意、不顧他人感受,而且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無法增進公眾福祉的行為。
在世界各國的民事和刑事法律上均有制定相關反制該行為的條文。也就是說,牢獄生活將是大部分被捕廢青的未來。
他們為何如此瘋狂?
除了某些國家的支持之外,小萌認為:
去個體化,也是原因之一。
指個體喪失了抵制從事與自己內在準則相矛盾行為的自我認同,從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會做出的反社會行為,是個體自我認同被團體認同所取代的直接結果。
去個體化包括個體責任感喪失和對團體行為的敏感度增加。
一般來講,群體成員越多,去個體化的程度越高。而群體的去個體化程度越大,其成員的行為就越自由,也就越不受約束,所造成的破環性就越大。
前段時間,馬來西亞部分instagram用戶看到一則奇怪的投票:「這很重要,請幫我選擇是D還是L。」(Really important, Help me Choose D/L.)
D代表的是Death(死亡),L代表的是Life(生命)。
發起投票的博主是個16歲的少女,因為家庭不和睦患上抑鬱症,有了輕生的念頭但又下不了決心,於是選擇把性命交給網友,讓他們投票幫自己做決定。
也許這時她並不想自殺,只是想獲得一點他人的溫暖和活下去的勇氣。
但遺憾的是,經過幾個小時的投票,最後竟然有69%的網友建議她,「去死吧……」
「對,去死吧!」
「連陌生的網友都覺得自己應該去死,我還有什麼活著的理由呢?」
當天晚上8點鐘左右,女孩從三樓一躍而下,一朵年輕的花凋零了。
在Facebook上,她寫下了留給這世界的最後一句話,「想放棄這該死的生活,我累了。」
在投票時,網友們都不再是自己,而是一個「匿名」的、和他人無差別的人,他們精力充沛,不斷地重複一些不可思議的行為而不能停止,即便該行為會逼著他人一步步走向死亡。
讓人做惡卻不以為惡,這就是去個體化如同惡魔般蠱惑人心的力量。
心理學家認為,去個體化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二:
1.匿名性
匿名性是引起去個體化的關鍵。群體成員越隱匿,他們越會覺得不需要對自我認同與行為負責。
2.自我意識降低
有研究者認為,引發去個體化行為的最主要認知因素是缺乏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功能下降。
知道原因後再來看看引發暴亂的廢青們。
為什麼中國香港暴亂被稱為口罩圍城、黑色恐怖?
因為廢青們統一帶口罩穿黑衣,這賦予他們良好的隱匿性,讓他們不用擔心在做暴行時被認出,在事後被人肉。
有勇氣發動暴亂,卻沒勇氣承擔責任。寫個標語錯字連篇還洋洋得意。
香油人
而一群不成熟的青年人,發動一場不合理的暴亂,最後得到的,必定是一個不成功的結果。
叔本華說:「獨立思考比讀書重要。」
想要擺脫去個體化,請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正在準備心理學考研的同學們想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聽說你正在學心理學?」
「是啊,怎麼了?」
「哇!那你能看得出我現在正在想什麼嗎?」
相信大家聽到這個問題都很崩潰,小萌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學心理學=會讀心術」這樣的謠言。
心理學不是萬能的,並不是說學了心理學就能讀心、能算命。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不是什麼封建迷信的算命、讀心術,心理學也不等於星座、屬相、玄學一類。
如果每一個人學了心理學都能讀心,那這個世界豈不是亂套了?!
當社會上瘋傳某些謠言時,聰明人會綜合聽到的與掌握的信息來分析出一個相對接近真相的結果,認知能力不足的人會無條件相信聽到的謠言。
小萌不知道在這次中國香港暴亂中,有多少人是別有用心,又有多少人是被煽動,被洗腦。
只想提醒各位:
請在聽到煽動性言論時,讓子彈飛一會,別盲目,避免做蠢人。
說到底,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這是世界所公認的事實。
我們都有一個愛豆叫阿中,阿中哥一定是這世界上最靚的仔!
新浪微博 | 眾學簡快
簡快網校 | www. jkcl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