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 17歲少女得乳癌
更新日期:2008/09/06 15:30 記者李樹人/臺北報導
17歲少女竟然罹患乳癌,短短兩個多月內,腫瘤從一公分長至六公分,惡化速度之快,連醫師也深感意外。醫師強調,不管是小女生或是熟女,都應密切留意自身乳房,一旦出現硬塊,不要猶豫,立即就醫。(這種問題出現,首先應該去查出,為何這腫塊惡化如此之快? 很可能這位小女孩的媽媽,為了讓女兒胸部長大些,或是女孩子在避孕等,所以給這位女孩吃些含有女性荷爾蒙的食物,才造成今天的後果。)
乳房醫學會今天舉辦國際性研討會,包括臺灣以及來自韓國、中國大陸等數10名醫師齊聚一堂,參與學術盛會,討論焦點在於先期性化學治療(新輔助性化學治療)及極年輕女性乳癌等兩大問題。
35歲以下發生率 是歐美2至3倍。(因為臺灣人吃西藥與維他命是排名世界第一的,當然是歐洲的2到3倍。)
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表示,絕大部分乳癌患者年紀都超過35歲;據統計,2005年臺灣乳癌發生人數為6593人,35歲以下女性乳癌發生率則佔全部乳癌的4.96%,差不多是歐美國家的二至三倍。
在35歲乳癌患者中,年紀低於20歲的比率又更低,幾乎是微乎其微。陳訓徹指出,在確定該名高一小女生罹患乳癌時,相當意外,還以為會不會是篩檢出了問題。(有什麼好奇怪的,臺灣的小孩自小都被施打疫苗,感冒吃抗生素,月經不調吃避孕藥,平時沒事就吃個多種維他命,長年這樣,想不得到乳癌還很難的。)
小女生乳有硬塊 誤以為在發育。(發育時是兩側同時長大,如果出現一邊大一邊小,就是有問題了。)
該名高一小女生兩三個月前發覺乳房裡面有硬塊,原本認為可能是發育期的正常情況,沒多理會,不料才過了兩個多月,腫瘤卻快速成長,大至六公分,焦慮不已,這才告訴母親。(這一定是媽媽給她吃到想隆乳的食物或是藥物,或是隨便吃止痛藥與抗生素才造成的。)
經過切片檢驗之後,確定腫瘤屬於惡性,全家頓時愁雲慘霧、驚慌失措,所幸接受了小紅莓藥物、紫杉醇等以及賀癌平等三種乳癌用藥之後,腫瘤逐漸縮小,最後幾乎不見了,又接受了外科切除手術,目前情況良好,可以重返校園。(錯了,給西醫治療不會根除的,必須找中醫來做檢查才可以確定。)
年輕患者治療情況較差 惡化快速
儘管如此,陳訓徹仍不表樂觀。他表示,年紀輕的乳癌患者治療情況通常較差,癌細胞的惡性程度高,且分化分裂快,預後情況不好,腫瘤生長速度相當快速,使用藥物後,逐漸縮小,但非常容易復發,甚至轉移至其他部位。(看吧,西醫自己也承認這一點,此時就該找中醫了。)
陳訓徹提醒,小女生們不要以為自己年輕,而輕忽乳癌的威脅,如果摸到乳房有異物,就應該告訴家長,立即就醫,接受超音波、核磁共振等檢查,萬一不幸確診為乳癌,務必把握治療時程,並密集追蹤,才能延長存活期。(早期發現乳房有硬塊時,就該立刻找中醫來治療,不要做切片,開刀,化療等,越做命就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