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琢磨在戶外做飯的爐子,最開始是用裝乳膠漆的鐵皮桶做爐子,太笨重。然後是學習貝爾和解放軍叔叔就地挖灶和壘灶的本事,這個嘛,燃燒效率不高,但作為終極,還是必須掌握的。在這兩者中間,終於找到乾餾柴火路的原理和製作方法,如獲至寶,於是趕緊買材料,用了4個小時DIY了一個,一次點火成功,效率非常高,1000克水,6分半鐘燒開,而且柴火還沒燒完,非常完美,剩下的工作就是總結,精加工。這個爐子是利用夾層的熱能來加熱空氣,把內膽裡木柴不完全燃燒乾餾出來的可燃氣體在爐口燃燒,所以熱能非常高,效率也高,溼柴和新鮮樹枝等神馬能燒的,都可以加進去燒。不多說,看圖
買了三個不鏽鋼水杯,分別是9,10,12Cm的
用9Cm的打孔,做內膽,這個孔就是用來作為熱空氣和乾餾的可燃氣體混合的,底部直接切割,沒有打孔,這樣底部的通風和漏渣的效果非常完美,完全不用煽火
2CM的外殼底部開9CM的孔,把內膽放進去,外殼的把手我故意沒取,這樣很方便,但影響了整體體積和便攜性
俯瞰一張
然後把10Cm的周圍開孔,底部開孔,作為火爐的爐膛,主要起拔火作用,放上鍋架,效果出來了吧
準確的稱量了1000克水
在裡面放入報紙和柴火,然後倒了一小蓋酒精
點火一次成功,開始燒水
6分半鐘,在沒有煽火的情況下,中間加了一點柴,1000克水燒開
還沒燒完的炭火,寒冷的冬天,這點炭火都能煮一壺熱咖啡。。。。。。
燃燒完的灰燼,可以看出,燃燒非常充分,低碳環保,成為草木灰,回歸自然
收納,可以看出,中間空間還很大,佐料什麼的,完全可以放進去
連蓋子一起408克,以後再朝更小,更大製作,考慮工藝,方便,精加工。
這種便攜適用於戶外炊事的高效柴火爐,是一種結構獨特的木煤氣爐,也叫木柴氣化爐(woodgas stove)。
工作原理跟直接燃燒的爐子有區別,這類爐子點火是從燃料上方開始點火,最上方的燃料在燃燒(主動熱分解)之後會產生一層高溫的碳,這些碳對在他下方燃料(被動熱分解)進行加熱,這個過程其實就是類似乾餾的一個過程,下方燃料受熱之後主要會分解成為新的碳以及一些氣態物質,這種氣態物質是木煤氣,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煙(這種表達不是特別準確),木煤氣在產生之後會向上流動(熱空氣上升),穿過上方的高溫碳層,和被爐膛夾層預熱的空氣混合燃燒產生火焰。
這種爐子的整個幹熘過程不需要外部能源,僅靠木柴自身貧氧燃燒(主動熱分解)和對新加入的低溫燃料加熱(被動分解熱量)提供幹熘分解能量。只要在一定的時機加入木柴,新一輪的幹熘過程將持續下去。
老外DIY的:
這是國外的成品爐,要1380元人民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