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院士」,同學們腦海中浮現的是不是白髮蒼蒼、戴著厚眼鏡、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站在臺上講課的知識分子形象?不過,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小院士」可不一般,他戴的不是領帶,而是鮮豔的紅領巾。他就是汕頭市金珠小學602班的學生林宸鋒。
「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林宸鋒
2019年12月,林宸鋒發明的「智能蟑螂捕捉器」參加第十五屆中國少年科學院研究課題成果展示交流,榮獲一等獎,他也被評為「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2020年12月,在林宸鋒和擔任小解說員的劉欣婷的合作下,該作品又榮獲汕頭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當初林宸鋒萌生發明「智能蟑螂捕捉器」時有一個小故事。原來,熱愛生活、細心觀察的林宸鋒發現,潮汕地區比較潮溼,家裡時不時會出現各種害蟲,蟑螂尤其常見。由於每次家裡用一些藥丸來毒殺蟑螂後,媽媽都需要打掃很久,十分麻煩。為了讓媽媽能夠更輕鬆一些,於是林宸鋒萌生了動手製作一個「智能蟑螂捕捉器」的創意想法。
「智能蟑螂捕捉器」製作過程。
為了做出好用的捕捉器,林宸鋒對「蟑螂」做足研究。「通過查閱資料,我發現蟑螂的最適宜生存溫度是20℃-23℃,溼度是60%-80%。」林宸鋒對記者說。根據這些信息,林宸鋒在蟑螂盒上安裝了溫溼度傳感器,「傳感器會將環境的溫度和溼度反饋給主控器,我們可以通過數據更準確有效地放置蟑螂盒。」林宸鋒說。
智能蟑螂捕捉器
但一個「智能蟑螂捕捉器」的好壞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捕捉」的能力。怎樣將更多蟑螂引誘進入盒子裡?為了攻克這個難關,林宸鋒花費了不少精力。「一開始我以為把香油和洗潔精混在一起就行,但經過多次試驗才發現,只有進行一定比例調配過的香油和洗潔精混合物,才能有效引誘到蟑螂。」林宸鋒說。隨後,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用3D列印製作了合適的外觀,同時利用可編程主控器設備設置蟑螂捕捉報警器,還模仿無人機的遠程信息反饋方式傳遞信息。「這樣就可以避免因錯過報警器的提示而不能及時回收清理蟑螂的問題。」林宸鋒說。
現在,「智能蟑螂捕捉器」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做進一步的改進優化。未來,它將參與省級競賽,讓我們一起期待「小院士」林宸鋒更精彩的表現。
作者 | 本報記者 蔡妍虹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親愛的讀者,
在新的公眾號消息排序規則下,如果你希望及時看到我們的文章,請將本公眾號設為「星標」,並儘量與我們互動:點擊在看,轉發和留言。算法時代,我們更需要您!感謝!
⭐️ 如何星標我們? ⭐️
點擊下方視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