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兩岸媽祖宮聯辦的第三屆媽祖文化節暨施琅將軍恭請媽祖赴臺329周年系列活動在平海天后宮圓滿落幕。湄洲媽祖祖廟、臺灣臺南大天后宮、高雄新莊天后宮、臺北紫微天后宮以及泉州天后宮等兩岸友宮近千名信眾齊聚平海同謁媽祖共迎盛事。
活動為期三天,1日下午在平海村村口舉行歡迎湄洲、臺灣和泉州友宮信眾儀式。2日上午,祭典儀式在平海天后宮內隆重舉行。臺南大天后宮主委曾吉連作為主獻官與眾信眾一起向媽祖行三獻禮。中午12點,平海天后宮媽祖及臺灣諸家宮廟媽祖一起起駕前往平海漁港碼頭,下午2點舉行隆重的靖海巡遊活動,下午5點靖海船隊歸航。3日上午恭請媽祖在平海衛古城內繞境巡安。
平海天后宮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分靈廟,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原構天后宮,是全國首批涉臺重點文保單位和省級重點文保單位。舉行施琅將軍恭請媽祖赴臺329周年系列活動是因為平海天后宮與施琅將軍有很深的淵源。康熙二十二年,靖海侯施琅將軍於平海誓師並成功統一臺灣,曾受媽祖顯靈神助,在平海留下著名的「解軍渴涸井流泉」和「顯聖靈澎湖助戰」等許多媽祖顯靈的精彩故事,這些故事在施琅將軍於平海天后宮親手立下的《師泉井記》碑和在湄洲媽祖祖廟重建朝天閣以及奏請康熙皇帝加封媽祖為天后的歷史資料裡可見一斑。
千百年來,媽祖文化是牽引海外同胞、華僑思鄉愛國情結的紐帶,成為凝聚兩岸信眾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媽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習俗和廟會等為表現形式的民俗文化。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媽祖信俗文化已經超越了地域範圍和族群範圍,既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瑰寶,又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奇葩。媽祖信俗在兩岸人民生活中佔據極其重要的位置,深刻影響了兩岸文化,成為維繫海峽兩岸血脈相連的共同文化符號。媽祖信俗源遠流長,積澱沉厚,廣大媽祖信眾積極倡導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無私奉獻精神,熱心公益,弘揚正能量,為共圓中國夢作出了積極貢獻。
(湄洲日報 肖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