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供暖是重要的民生關切,然而,冬季燃煤供暖對大氣汙染的「貢獻」也不容小覷。特別是近年來,冬季供暖和霧霾天氣如同「捆綁消費」一般,總是「如約而至」。既要溫暖過冬,又要藍天白雲,兩難問題如何破解?
今年以來,我縣縣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系統化思維統籌協調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總體謀劃、多方爭取、科學組織、精準發力,積極實施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項目,全面提升城市供熱綜合保障能力,大幅削減汙染物排放,讓供暖季徹底告別汙染季,讓溫暖過冬和藍天白雲均衡處於冬季供暖天平的兩端,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目前,我縣熱電聯產城區供熱面積達270萬平方米,覆蓋1萬多戶4萬居民。
烏蘭察布市生態環境局涼城縣分局副局長程鳳岐表示:「熱電聯產項目的實施,不但增加了城區的供熱面積,提高了供熱質量,而且減少了汙染物的排放量,改善了大氣環境,可減少燃煤6.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580噸、氮氧化物是460噸、煙塵140噸,這個項目的實施,對我縣打贏藍天保衛戰起到決定性作用。」
近日,我縣由於受冷空氣影響,氣溫驟然下降,但益民小區的樊先生家裡卻溫暖如春。只見穿著短袖的樊先生坐在舒適的沙發上正看電視。樊先生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前給燒的暖氣,感覺不太熱,家裡面得穿厚一點衣服才行,現在自從熱電聯產供熱以後,家裡熱乎乎的,穿短袖也沒問題。」
長期以來,燃煤鍋爐供暖是我縣主要的供暖方式。每到供暖季,縣城區幾個燃煤鍋爐一啟動,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汙染著縣城區的空氣,海星熱力公司附近的100多戶居民深有體會,住在這裡的三樓住戶郭先生一提到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連連稱讚:「自從熱電聯產以後,我們周邊居民受益挺大,特別是環境有所改變,不像以前一到冬季我們不敢開窗戶,一颳風地上窗戶上全部都是煤面兒,現在窗戶打開以後空氣也好了,暖氣比較勻熱,不像以前熱一會冷一會。」
海星熱力公司經理高德告訴記者:「熱電聯產運行這幾天非常穩定,供水達到85度,一次網回水達到45.8度,壓力是0.52公斤,這個壓力挺重要的,壓力必須保持0.5—0.6公斤,如果低於0.4公斤,管道裡缺水我們就開始用軟水補水,每天大約補四五十噸軟水,用自動軟水設備進行補水,經過鹽水把數字還原以後就變成軟水了,再補入系統,回水溫度45.8度後,住戶家裡都能達到26度左右。」
通過這次熱電聯產集中供暖的大規模改造,轄區內居民樓基本實現了聯網、連片的集中供熱。比起分散的鍋爐取暖,集中供暖能有效地減少煙塵、氧化硫、氧氮化合物的排放量,可減輕大氣汙染,有利於保護我縣良好的生態環境。集中供暖實行全天24小時供熱,房間受熱均勻,室內溫度基本恆定,室內無汙染、無異味、無噪音,能給用戶提供舒適、安全的取暖體驗,不僅使廣大群眾享受更多的藍天白雲,還讓寒冷冬日「無煤」也溫暖。
(記者 張曉穎)